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11-12 15:32:05
卓越阅读者=阅读量 阅读策略的熟练运用。这已经慢慢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什么是阅读策略呢?有这样一种阐释: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我在《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中这样解释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和技巧。
从逻辑关系来分析,策略强调概括,方法更具体。策略指导、决定方法的应用。
那么,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策略究竟有哪些?
我们可以对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总结出的阅读策略进行梳理。
我不是理论工作者,通过上面的梳理、分析,我选出了七种适合用阅读单来练习的阅读策略,它们分别是“预测”“推理”“联结”“比较”“综合”“问问题”“思辨”。
为什么少了“图像化”的阅读策略?我们认为,“图像化”策略就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象化,并运用情节梯、框架图等将分析、概括、综合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而本书所探讨的阅读单都属于“图像化”策略。
为什么多了“比较”和“思辨”的阅读策略?我觉得孩子光会提取、概括、统整信息还不够,还要掌握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那就是批判性思考和创意思考的能力。在阅读中,“比较”和“思辨”的策略是可以联系起来运用的,我们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从内容、主题、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辨析,形成辩证思考,深入阅读的内核,读出属于自己的思考。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材料中的线索,对故事中将要发生的事情或情节做出猜测和预想。之后通过继续阅读来验证预测是否属实。
关于预测的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有起伏情节、清晰线索的故事性文本,适合作为初期练习预测的素材。预测训练的重点不是预测的对错。预测是否准确,可通过阅读文本得知。预测故事的发展能帮助孩子投入阅读。预测可以为下一步深入思考埋下伏笔。《辞海》中这样解释“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前提)推出另一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阅读中的推理策略,就是利用文本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文本没有明显表达出来的东西做出一些判断。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重视推理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有助于小学生丰富而深入地理解文本。
在具体的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经历,分享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等都属于推理。
联结这一阅读策略是翻译过来的,这一策略的名称并未统一,有的翻译成“连结”,有的翻译成“联结”,有的翻译成“联系”,有的翻译成“联想”……而且,对联结这一阅读策略的理解,似乎也没有统一。
有人认为,联结的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经历和体验,帮助自己理解正在阅读的文本内容。举例来说,有人读李白的《静夜思》,会想到介绍李白生平的文本,会想到其他思乡的诗,会想到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这些“想到”让他产生了独特的阅读理解与体验。孩子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这种阅读策略,即使面对非常陌生的文本,也可以迅速进入阅读情境,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也有人认为,联结的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用“在阅读中得到的感悟”反观、反思自己的生活。例如,书中主人公遇到的困难我遇到了吗?书中人物的品质我身上有吗?书中提到的观点我认可吗,对我有帮助吗?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本书中的联结,指的是后一种,即读者用“在阅读中得到的感悟”反观、反思自己的生活。
比较是人类的重要思考方式,幼儿期的孩子,比较出事物的相同之处,会产生发现后的大喜悦。比较是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比较能力的形成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比较的阅读策略,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者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
这两本书确实有比较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蓝色的海豚岛》是现代版的《鲁滨孙漂流记》,因为它们有太多相似之处。
两本书都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鲁滨孙漂流记》参考的事件发生在1704年。1704年,苏格兰海员塞尔扣克因同船长失和,被抛到智利海外的荒岛上,度过了四年四个月后获救。其实,塞尔扣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但这个事件却给了笛福巨大的启发,他将塞尔扣克的历险活动改编成了一部影响深远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参考的事件发生在1835年。1835至1853年,一个女人在荒岛上生存了18年。这样的时间跨度,给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两本书也有明显的不同点,如下表所示。
通过比较,我们对作品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我们会发现鲁滨孙热衷于航海与冒险,并不是出于什么浪漫的、崇高的追求,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鲁滨孙的“开拓精神”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征服,征服新大陆,征服自然,征服奴隶,征服其他文化。
作品所宣扬的思想,在当时很有“市场”。然而,这种思想与现在的普世价值观,例如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平等、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共存等显然相背离。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如果他们读完这本书后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就必须正视,不要简单地帮他们判断,而应该引导他们围绕价值冲突进行讨论。我个人往往会引导他们阅读另一部享誉世界的荒岛生存小说——《蓝色的海豚岛》,让他们进行比较阅读。
《蓝色的海豚岛》的主人公卡拉娜独自一人在海岛上生活了18年。她热爱海豚岛,热爱自然,在解决了生存难题之后,她就告诫自己尽量少杀生。在她眼里,海豚、海豹甚至咬死她弟弟的野狗都可以成为朋友,当她得知自己可以离开时,却对海豚岛充满依恋,她觉得自己已是海豚岛的一部分。很显然,虽然故事相似,但现代作家所要传达的却更符合时代的伦理需求、价值观念。
综合的阅读策略包括将新旧资料综合为一个新的构思和概念、把比较琐碎的知识提炼成重要的概念,以及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确认要点等。
在语文教学中,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梗概等表层概括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人物特点、写作特点等深层概括,都属于综合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时,我们会获取一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彼此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某个问题或线索把这些知识梳理一下。
比如,这张阅读单就是用“盘羊的哪些特点保证了它们这个族群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生存下来”这个问题来进行知识的串联和统整。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有了很多发现。
有孩子说:“盘羊非常警觉,能及时发现敌情,而且跑得非常快,这保证了这个族群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生存下来。”
有孩子说:“盘羊的幼稚态很短,十几分钟之后,刚出生的羊羔就可以自如行走。如果像人一样,十多个月之后才能蹒跚学步,应该活不下来。”
有孩子说:“盘羊的生活环境很恶劣,几乎每天都有生离死别,但它们的‘悲痛期’很短,它们能比较快地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
有孩子说:“盘羊是战争型争偶动物,它们的角是盘着的,所以争夺配偶的时候,不会有伤亡。”
有孩子说:“跟其他很多动物一样,只有身强体壮的公羊才能争夺到交配权,因此盘羊也是优生优育。”
有孩子说:“母盘羊分娩之后,身体也能很快恢复,不像人那么娇气。”
通过这张阅读单,孩子们系统梳理了书中零散分布的新知识。
问问题的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提出问题来帮助自己思考、理解,有点儿自问自答的味道。
向自己问问题有许多好处,例如帮助理解、促进学习、更加投入地阅读。
很多人认为,问问题是不需要练习的,所谓问问题,就是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而“有疑而问”是人的本能。
这种想法是将“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孩子们心中有疑问时,不一定能提出问题。他们提出问题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头脑中有问题意识;第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并试图表述出来;第三,能够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试着将问题分类,这是一种“元认知学习”。了解了问题的不同类型,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提出问题。
在统编教材的“提问单元”中,编者就引导孩子从不同维度给问题分类。
例如,问题可以分为“根据局部内容提出的问题”和“根据全文提出的问题”。
例如,问题还可以分为“从内部角度提出的问题”“从表达角度提出的问题”和“从生活经验角度提出的问题”。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做出辨别、分析。用到阅读中,应该就是广泛地阅读、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品质、阅读素养的提升。然而,有时候,我们会更多地故事的内容、形式,而忽略隐含在文字深处的内涵,忽略有思考价值的东西。
怎样提升思辨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面的视野去阅读、去思考。
在阅读中学会辩证阅读,学会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做。
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比较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用换位思考的立场分析问题。
…………
文章来源:节选自源创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单:让孩子成为阅读高手》,蒋军晶、刘双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标题为小编自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