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07-03 10:31:51
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着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闽东方言
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闽南方言
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汀漳龙道除去客家县外的漳州各县大部分和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俗称漳泉滥。
闽中莆仙方言
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分布在南朝的南安郡北部,唐代到宋朝前期的泉州北部,明朝兴化等;清朝的兴泉永道北部,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之莆田、仙游两县,永春州等,新中国1970年前的晋江地区(今泉州)北部等。
闽北方言
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
分布在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建溪流域。
永安方言
分布在原来的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除了上述7个方言区,福建境内还有一些小区域的边界方言和方言岛。它们也各有形成的历史和特点:
浦城县北的吴方言:浦城县地处闽浙边界,历来是入闽通道,与浙江来往密切,有不少浙江人先后来此定居。今县城及北乡(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二)通行的是和衢州、处州片相近的吴方言。
闽方言土语群:在戴云山的西北坡,包括大田、尤溪两县大部和永安、沙县的边界,地处5种闽方言的接合部,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大,人口流动多,这里至少有5种难以通话的土语。
①大田前路话:通行于大田城关的中部。
②大田后路话:通行于大田西北、尤溪西南和永安、沙县个别乡。
③尤溪城关话:通行于尤溪中部。
④尤溪中仙话:通行于尤溪东南部。
⑤尤溪洋中话:通行于尤溪东北部。
5种土语中,①接近闽南话,②带有闽中话特点,③闽东、闽南、闽中三者的特点兼而有之,④近于③,并具有莆仙话成分,⑤接近闽东话。它们都具有闽方言的共同特点,属于闽方言,但归入哪一区都勉强,是一群方言区边界的混合型土语。
官话方言岛:明、清两代,先后有两批官兵前来福建“平乱”,嗣后就地屯守聚居,形成两处官话方言岛。其一是南平市区和西芹镇的“土官话”。使用人口约2万多。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沙县邓茂七发动农民起义,数月间几十万义军攻破附近20多个县城,明王朝先后调京营士卒5万多人前来镇 压,后陈懋所部2万余人多留守南平。其二在长乐县航城镇琴江村,清初旗营在此筑堡定居,至今城墙犹存。现有居民1000余人,已认定为满族。他们说的话俗称“京都话”。1981年以前琴江村属洋屿大队,当时称为“洋屿话”。
这些方言岛的居民都兼通双语,对内说官话,对外使用当地方言。这些官话都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但基本面貌仍是北方方言。以词汇为例,南平官话的房子、婆娘妇女、老子、兄弟(弟弟)、身子、怕生、耍、疼、他;洋屿话的今儿个、明儿个、爷爷、奶奶、老爷、外祖父、姥姥、耗子、斗篷(斗笠)等都还是地道的北方话。
其它方言“飞地”: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官方组 织 集 体 移 民的。例如宁德县碗窑村,乾隆年间所修《宁德县志》记载:“本邑因有碗窑之业,漳,泉等处无业之民杂聚二都,以造碗谋食”。
闽方言
闽方言分为邵将(邵武-将乐)、闽北( 建瓯)、闽中( 永安县)、闽东(福州-浙江 闽语区)、闽南、琼文(海南岛的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以琼山- 文昌为代表)7个 次方言,之间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汉时代汉人南迁后与当地的闽越语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结果。 紫云洞山-西洋-青水- 三明市-湖源-新阳-葛坑东-南埕-湖洋-枫亭一线以南为泉漳次方言, 广东省潮州汕头、 汕尾、茂名的 电白县、雷州半岛(不含湛江市)、 海南省海口市- 临高县- 琼中县- 保亭县- 五指山县- 乐东县- 白沙县、台大部分汉区、浙江省 苍南县也属于闽南次方言( 莆田话)。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 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 明溪、 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 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 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 官话方言岛。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 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顺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 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通常也称为 畲语。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赣方言
赣方言分布在 邵武、光泽、 建宁、 泰宁4个县市, 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邵武、光泽、建宁、泰宁也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三国时期是 建安郡所属的昭武、绥安二县,唐代改称邵武、绥城,属建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为邵武军,不久就辖有与今名相同的4县。明以后一直是邵武府的辖地。这里立军以来已有1000年历史,但由于山高水小,交通不便,这些便是方言复杂的社会原因。从西晋到隋代,这里曾两度划归江西的 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因此他们历来与江西交往较多。宋元以后,有大量江西人陆续前来定居。这里的方言原属 闽北方言,后来逐渐赣语化。就赣化的程度说, 建宁话已很少闽方言的成分,光泽话和资溪一带的赣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 泰宁则保存较多的闽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异还不小。除邵武、光泽的方言较为接近外,三片之间还难以自由通话。由于长期作为府治, 邵武话在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现今的社会交际生活中,这一带已经普遍通行普通话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