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忠诚履职 守护万家灯火「坚守初心,忠诚履职」

原标题: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走近基层民警、倾听从警故事——忠诚履职 守护万家灯火

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61名民警、131名辅警因公牺牲,4375名民警、3420名辅警因公负伤。

在打击犯罪、保护群众的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能拼善赢;在重大安保任务面前,他们不辞辛劳、连续奋战;在平凡岗位上,他们辛勤工作、担当作为。广大基层民警用警铃响起时的闻令而动、险情来临时的挺身而出,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做出不懈努力。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本报记者采访基层民警,展现他们日常工作的点滴收获,呈现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责任担当、锤炼过硬本领、磨炼纪律作风的从警故事。

——编 者

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民警

风雪中,巡护线路安全

本报记者 张天培

“快把绳子系上,大风要来了!”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处货场派出所副所长梁稀扯着嗓子大声喊着。

正在铁路沿线巡查的民警赶紧把准备好的绳子拿出来,几个人绑在一起,生怕一阵大风就把人卷跑了。

在货场派出所,民警有两样“秘密武器”,第一个就是绳子。“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货场派出所位于远近闻名的三十里风区老风口处,一年当中,8级以上的大风达到300多天,12级大风说刮就刮,运行中的列车都需要在沿线停轮避风。

“刚来的时候对大风没什么概念,在风里没少摔跟头。”27岁的派出所民警菅荣斌回想起刚来时的窘境,显露出一丝尴尬。来到达坂城警务区工作3年多了,怎么在大风中保护自己,怎么在大风中开展工作,菅荣斌早已驾轻就熟。

货场派出所下辖的乌拉泊警务区冬季雪大,巡逻时警车容易陷到雪里出不来。这时,民警们会下车拿出第二个“秘密武器”——铁锹,一铲子一铲子地把雪挖开。挖累了,喘口气,啃两口馕,继续干。车子挖出来了,他们赶紧开上车继续巡逻。

“3359公里线路北侧没事,3360公里线路两侧没事……”病床上的盐湖警务区民警李卫国嘴里一直念叨着。前一天,当地刮起了10级大风,由于气温过低,李卫国血压突然升高,晕了过去。醒来之后,李卫国惦记的还是线路安全。兰新铁路线、兰新客专线、中欧班列从这里穿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货场派出所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意义重大。“越是恶劣的天气,我们越要出去巡查线路。”货场派出所所长王刚说。

在这三十里风区,每到夜深,他们肩上那盏闪烁的警灯,就是线路安全的象征。

黑龙江哈尔滨市公安局民警陈亮

社区里,解开群众心结

本报记者 张艺开

“我得去浇个花,给猫喂个食。”晚上7点,零下20摄氏度,陈亮裹紧大衣,搓着手准备出门。

“终于下班回家了?”同事问道。“我这是要去别人家。”陈亮笑声爽朗。作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副所长,这样的节奏,已是他的工作日常。

帮辖区群众介绍工作、寻人寻物、调解矛盾……时间长了,不少居民都给陈亮留下备用钥匙,方便民警入户帮忙。

“这不,孟大娘在外省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前天打来电话,拜托我们隔三差五上她家里看看。”从警18年来,脚下的社区小巷,陈亮不知走了多少遍。从“陈警官”“小陈”到“亮子”,他直言:肩上的担子重了,脸上的皱纹多了,居民们对他的称呼亲了。

走进陈亮警务室,书架上三四本心理学书籍满是勾画,几本笔记密密麻麻。几年前,陈亮自费报名了心理学系列课程,自学心理学。陈亮说:“调处民事纠纷时,要动脑动情,没知识不行。”

一次夜里出警,还未进居民楼,一阵恶臭袭来。原来,楼上的杂物堵了下水管道,厕所返水,淹了一楼。

“今天不给我赔利索,谁也别想走!”楼上楼下吵作一团。发现自己连话都插不上,陈亮知道,当时双方的情绪需要宣泄,便默默挽起袖口,将堵塞物一点点掏出来。两家人见状,同时安静了下来,拿起了清扫工具。后来,在陈亮劝说下,两家人化解了矛盾。

每每有这样的出警案例,陈亮回来后都会和年轻同事们分析问题、复盘方法。陌生人一时冲动、熟人间心存误会……他将遇到的事情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总结工作方法。

虽然工作里都是这样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陈亮觉得,“解开群众心结,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重庆市公安局打拐民警樊劲松

千万里,我们带你回家

本报记者 常碧罗

樊劲松的手机里,存着很多孩子的照片。“你看这个,和他爸爸长得多像,前不久在外省找到了。”老樊的话里,有自豪,也有心疼。

作为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樊劲松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起,解救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400余人,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名……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樊劲松和同事们20余年打拐的辛勤付出。樊劲松说:“打拐不是统计调查的一排数据,而是家长们期盼的眼神,而我们正是这些家庭的希望。”

让老樊记忆犹新的,是他破获的第一起拐卖儿童案件。2003年,在重庆市城口县,一个小孩被抱走,多次倒手后被卖到了外省。老樊拿着孩子的照片,夜以继日摸排走访。得知孩子在河北的线索,老樊立刻前往。“娃儿的模样已经刻在我和同事脑子里。”在河北省一个农户院里,正在啃馒头的小孩抬起头,老樊愣了一下,“没错,是这个娃儿。”

如今,老樊找孩子的足迹,遍布全国多数省份,说话间,老樊打开微博,“回家旅程”映入眼帘。“这就是我。”老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了微博,经常会收到网友的私信。”线上线下的联动宣传,让更多家庭团聚。经常接打寻亲家长的电话,老樊的手机不知道坏了多少个。他的工作,细致而繁忙。在老樊和同事的微信聊天记录里,时间总是指向夜里零点。

“孩子找到后,以前经手的老警察也会来看看,看了后,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看到同事们如释重负的笑脸,听到寻亲家长们的感谢,老樊说,“这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娃儿找回来的动力。”

江西新余市公安局交警郭峰一家

当警察,祖孙三代接力

本报记者 杨颜菲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警察。”指着手机上的合影,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郭峰面露骄傲。照片中,郭峰与父亲、儿子身着各自年代的警服,神采奕奕。

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颜色不同的化学试剂、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耳濡目染下,郭峰从小就对父亲郭照坤从事的工作充满了兴趣。1985年,大学毕业后,郭峰来到新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开始了自己的警察生涯。穿上警服的那天,父亲仔细叮嘱他:“努力工作,要当好警察。”

前些年,郭峰参与调查了许多涉黑案件。侦办涉黑案件期间,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整天琢磨着破案线索。直到拨开层层迷雾,一步步摸排走访、调查取证,最终捣毁了一个盘踞当地多年的犯罪团伙。“人抓到后,我蒙头睡了一大觉。”郭峰回忆。

在此前近30年的刑警生涯里,郭峰侦破重特大刑事案件800余起,抓获重特大逃犯500余名,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2015年,儿子郭昊也成了一名警察。去年大年夜,郭峰给没回家的儿子打去视频电话,只听“叮——”的一声,儿子拒接了。“抓人,逃逸。”儿子传来四字消息,已经习惯了警察生活的郭峰心头依旧一紧。“小时候我总是找不到我爸,现在他老联系不到我。”郭昊的笑容里有丝丝苦涩。

这些年,随着技术进步,郭照坤已经不太理解大数据、视频监控、犯罪画像等名词,但他相信,“当警察就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不会改变的。”

图①: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民警白玛木洛冒雪执勤。新华社发

图②: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镇淮楼派出所民警在校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蔡瑞永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大桥封闭维修现场,执勤民警帮助群众换乘。吴令剑摄(影像中国)

图④:在河南省卫辉市黄庄村,河南省高速交警总队三支队民警帮助一名小朋友转移。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摄

数据来源:公安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