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陈慧娴为什么叫公主(陈慧琳记事本)

当年那场“千夕之争”,在很多人眼里,是陈慧娴输了。

但是从后来的流行程度来说,还是陈慧娴的《千千阙歌》超越了《夕阳之歌》。

但自从梅艳芳离世之后,每当唱起《夕阳之歌》却是无限的感伤。

这样一来,好像这两首歌曲都有了自己的魅力所在,它们的影响力也是平分秋色了,也没有了谁超越了谁的说法,而是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合听哪一首歌曲的问题了。

后来陈慧娴也说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夕阳之歌》更合适,更有感触。

这也是陈慧娴成熟的一种表现,她不会再像当年去争夺什么,反而是对梅姐的一种致敬。

1989年,陈慧娴那场告别演唱会,不知道现场都有谁看过,据说很多人哭了。

尤其是演唱的那首《千千阙歌》,成为一个经典的画面,那种离别的情景,万千的语言无法表达,唯有在歌声中寄托着深深的依恋。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又何妨,亦不如今晚的星光与灯光,照亮着每个人的心上,直接抵达深深怀念与不舍的海洋。

有人说,这个时期的陈慧娴,就是她乐坛人生路上最好的时光。

即便是她在多年后从美国归来,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都无法与之前的相比。

1984年,陈慧娴以一首《逝去的诺言》获得了乐坛。

同一年,她便发行了首张自己的音乐专辑《故事的感觉》。

事实证明,陈慧娴的音乐制作人安格斯的确是一位音乐天才,他准确地把握了陈慧娴嗓音的特色,利用她标准的粤语,打造出了《玻璃窗的爱》《多少柔情多少梦》《逝去的诺言》这样经典的粤语歌曲。

陈慧娴在出道的最初,她总是被唱片公司包装成清新文艺的样子,音乐纯净、柔情、伤感,充满了一种日系风格,也就是为何她称为“娴公主”的原因了。

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陈慧娴开始演唱《跳舞街》《不羁恋人》等充满快节奏的舞曲。

这也是陈慧娴想从柔情风格向热辣活泼转变的一种尝试,然而并未能完全转变。

1988年,她还是演唱了《傻女》《人生何处不相逢》等抒情的歌曲,其中《傻女》更是夺得了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的双料金曲奖,是陈慧娴尤为重要的一首歌曲。

到了1989年,陈慧娴又凭借《千千阙歌》获得了双料金曲奖,在其他的音乐活动上也获得大奖。

在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争夺金曲金奖上,《千千阙歌》输了,但却让陈慧娴获得无数的歌迷支持。

1992年,陈慧娴回来了,带来了《归来吧》这张专辑,歌迷们期待三年的陈慧娴终于回来了。

回来的新歌曲,确实惊艳了歌迷,那首《飘雪》,如流水般的音符,静静趟过每一个听者的心灵,一如《千千阙歌》那般的深情。

那首《红茶馆》,像极了一对情侣的情话,你一半我一半,在你侬我侬中,尽是杯中情。

因了这般爱恋的红茶,这首歌曲也让陈慧娴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的金曲奖。

1995年,陈慧娴终于又拿出《我寂寞》这首歌曲,同样与80年代一样,获得了两个金曲奖。

但这也是陈慧娴归来之后最好的成绩了,此后的陈慧娴便淡出了歌坛,很少再有作品获得大奖。

因此,总体而言,最好的陈慧娴便是在80年代。

那个时候的她才20多岁,歌声中充满少女的情怀,纯净而干净的音色,演绎着世间纯情爱情的悲欢离合。

可到了90年代,陈慧娴的声音渐渐成熟,有着一种成熟女性的腔调,对于情感的理解更加完全了。

或许正是少女时期的纯美,她在舞台上安静地唱歌,并且显得有些生涩,那可爱的表情,惹得歌迷更加喜爱。

这也是为何1989年那场告别演唱会,当她唱着《千千阙歌》眼含热泪时,观众才意识到她真的要离开了,歌声一遍遍地重复着,她一遍遍挥手着,多谢一声却已是泪眼娑婆。

创造了这样经典难忘的演唱情景,就是当时才24岁的陈慧娴,那也是最好最难忘的陈慧娴。

一位歌手,如果有一首歌曲,有一个场景,让歌迷深深记住,那么在长长的歌坛生涯中,红多少年又何妨?

---END---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