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怎么办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用什么药)

过敏性鼻炎属于变应性疾病,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比如常见的花粉、粉尘、化学异味味都可诱发过敏性鼻炎。近年来,体质因素、免疫因素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儿童的过敏性鼻炎,多认为与禀赋弱、免疫不足有关系。

不同的过敏性鼻炎对应不同的药物。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每一种药物的主治功能,辨证用法,帮你更准确的用药。

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

中医称过敏性鼻炎为“鼻渊”,中医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肺气充沛,则肺气由鼻窍而出时,会将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病邪从鼻腔清除。反之若肺气虚弱,外界病邪滞留鼻窍所致,故“鼻渊”的病根在肺部。

1、苍耳子鼻炎胶囊

组成:苍耳子浸膏粉、石膏浸膏粉、白芷浸膏粉、冰片、辛夷花挥发油、薄荷脑、辛夷花浸膏粉、黄芩浸膏粉。

功用:疏风、清肺热、通鼻窍、止头痛。

主治:风热型鼻渊,包括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辨证:起病较急、鼻涕浓稠,流黄涕,可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2、玉屏风散颗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过敏性鼻炎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

辨证方法: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服用方法:一次5克,一日3次。

3、辛芩颗粒

组成: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

功用:益气固表,祛风通窍。

主治: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

辨证:恶寒、恶风,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服用方法:一次1袋,一日3次。

4、鼻炎康片

组成:广藿香、鹅不食草、野菊花、黄芩、薄荷油、苍耳子、麻黄、当归、猪胆粉、马来酸氯苯那敏。

功用: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主治:肺经郁热型急、慢性鼻炎及过敏性鼻炎。

辨证:起病较急、鼻涕浓稠,流黄涕,可伴有发热恶寒,头昏头痛、舌红白或黄腻,脉浮数。

服用方法:一次4片,一日3次。此配方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为西药成份。

5、通窍鼻炎片

组成: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

功用:具有散风消炎,宣通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辨证:鼻塞时轻时重、鼻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服用方法:一次5-7片,一日3次.

6、防芷鼻炎片

组成:苍耳子、野菊药、鹅不食草、白芷、防风、蒺藜、墨旱莲、白芍、胆南星、甘草。

功用:清热消炎,祛风通窍。

主治:慢性鼻炎引起的喷嚏、鼻塞、头痛、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辨证:鼻流浊涕、前额头痛,发热恶寒,舌苔白腻,脉浮数。

服用方法:一次5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7、胆香鼻炎片

组成:猪胆汁膏、广藿香、白芷、苍耳子、鹅不食草、荆芥、金银花、野菊花、薄荷脑。

功用:消炎清热,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

辨证:鼻流浊涕、前额头痛,或发热恶寒,舌苔薄白或腻,脉浮数。

服用方法:一次4片,一日3次

8、千柏鼻炎片

组成:千里光、卷柏、决明子、麻黄、羌活、白芷、川芎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

适应证:鼻塞,时轻时重,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

二、过敏性鼻炎西医用药

1、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

苯海拉明:(成人口服每次25~50mg,每天3~4次),儿童遵医嘱。

扑尔敏:又名马来酸气苯那敏片(成人每次1片,一日1-3次);儿童遵医嘱。

功效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神经性皮炎等

不良反应:常有嗜睡、乏力、口干等不良反应常。

过敏性鼻炎用药:扑尔敏

2、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盐酸西替利嗪:成人 10mg,1次/日,儿童遵医嘱。

氯雷他定片:成人 10mg,1次/日,儿童遵医嘱。

咪唑斯汀:成人10mg,1次/日,儿童遵医嘱。

主治功能: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湿疹等。

不良反应: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嗜睡作用不明显,但可出现头痛、眩晕等其它症状。

3、肥大细胞稳定剂

药名:色甘酸钠喷剂

使用方法:每次3.5~7mg,即1~2次,每日3~4次。详看说明书。

主治功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

不良反应:偶有排尿困难;气雾吸入可致刺激性咳嗽。

4、皮质类固醇

药名:包括辅舒良、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有乳膏或喷剂。

主治功能:可局部给药,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能缓解鼻变态反应症状。

注意事项:一般连续使用一周后,需要停止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的药物,几乎涵盖了过敏性鼻炎治疗用药,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或药师指导下选择。无论是内服药,还是外用药,也无论是中药或西药,我们都要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不宜长时间用药,当用药效果不明显时,要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