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08-02 12:31:16
喜欢他的文章,就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他吧。
友情提示:本文16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乾隆十一年(1746年),板桥先生由“荒邑小县”范县调署“东莱首邑”潍县,从小县到大县,心里高兴总得哼几句赞歌吧?可这老头不仅不唱赞歌,还写了首《恼潍县》:“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老头骨子里是个文人,喜欢纵情山水,到了潍县没看到山,“恼了”!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枝一叶总关情”。乾隆十一年(1746年),自范县调署潍县。同年,山东发生大饥荒,经常发生人吃人现象。潍县原本繁华大邑,因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板桥先生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筒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道出了他艺术创作的心得。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画作,多以兰草竹石为主,瘦竹瘦石,在中国书画史上独树一帜,他自己也说过:“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溪径中也。"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61岁时,板桥先生选择了“乌纱掷去不为官”。两头毛驴驼走了他“七载春风在潍县”的所有家当!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县海道司为他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先生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兰的馨香,竹的气节,石的坚劲,在他的身上实现了完美融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潍坊五好青年
如果可以请用一秒钟来支持一下
—————END————
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