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健身一天多久(一次健身多长时间合适)

无论准备运动减肥,还是撸铁健身,人们总是期望以更低的投入、更短的时间,取得更快、更好的锻炼效果。于是,不少运动新手就会倾向于采取“高频率、长时间、大运动量”的锻炼方案。“每天都健身、每次4小时”,这样的健身计划,真的好吗?

可以很明确地说,除了专门从事体育训练的人,比如从事军事体能训练的士兵、专业的运动员,普通人是不可能采取这样的方案来锻炼的。为什么?因为不切实际。

体育锻炼,应该从自己当前的实际运动能力出发。

有长期运动经验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一次高效率的训练,大致应该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发现,一个人进行体育锻炼时的精神专注力,只能维持40~60分钟左右,超过了这个时长,训练效率、训练质量都会大幅下降。

因此,一味地拉长训练时长,是没有意义的。训练效果,并不会因为运动时间的简单延长,而无限地简单累积,它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

如果你是一个运动新手,平时很少运动或者根本不锻炼,那么强行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锻炼,只会产生两种结果:

(1)训练的质量和效率都无法保证。比如,长跑4小时做不到,只能变成散步了。实际上,散步4小时,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项严峻的身体考验。既然无法做到,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效果,更谈不上坚持一个月后会怎样了。

(2)造成运动过度,甚至受伤。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体素质还不错,刚开始也确实可能“努力”完成了4小时的锻炼。然而,由于锻炼方案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很可能会产生过度疲劳、肌肉的严重酸痛,甚至导致呕吐、头晕、肌肉或关节受伤等情况。

身体的极度疲劳、酸痛等情况,将迫使锻炼者放弃诸如“天天练、每次4小时”这样的运动方案。这是客观情势所迫,并不由锻炼者主观愿望决定。

运动新手,无论准备参加什么运动,首先要做到两件事:一是循序渐进地锻炼,二是避免运动过度。在此基础上,才能期待未来的锻炼效果会如何。身体练垮了,练伤了,啥都没有!

练得越多,效果就越好?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崇尚“勤奋”精神。对于“勤奋”的简单理解就是,一件事做得越多,练得越多,效果就越好,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许多人将这一精神运用到体育锻炼上,就变成了:练得越多,锻炼效果也就越好。

在体育运动中,强调拼搏、勤奋的精神当然没问题,然而却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尊重运动规律,要科学训练。

所谓“练得越多、效果越好”,它的前提条件是:在锻炼者身体能够有效、及时恢复的前提下,勤加练习,才是更有效的锻炼策略。

有人可能会找出这样的资料:

将日本女排在1962年排球世界杯、1964年奥运会上,送上冠军宝座的日本名教练大松博文,他就采用高密度、大强度的训练方法。他当时带领下的日本女排,每天训练长达六七小时。

另一个例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马俊仁教练带出的一批优秀的中长跑选手,被称为“马家军”。他们“每天一个马拉松”的训练计划,在普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实际上,普通人只看到了专业运动员们训练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采取了哪些快速恢复的手段。如果普通人也学专业运动员的“高强度、长时间”训练方法,肯定就先将自己练垮了,因为恢复手段和恢复能力都跟不上。

即便是在普罗大众锻炼的健身房里,健身高手也可以做到“一周五练或六练、一天数练”的训练频率,但如果健身新手也这么干,同样会造成过度训练的后果。原因正是在于,新手和老手在“身体恢复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结论很简单:“每天健身、每次4小时”,远超大多数普通人的身体承受和运动能力,和锻炼规律相悖,因此是不适合或不应该采用的健身方案,讨论它的效果如何没有意义。

我们身体是在一次次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得到锻炼,又在一次次有效、充分的休息后得到恢复,并且变得更强大。从自身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训练,才是达到理想锻炼效果的真正秘密!

#健身##运动#

【延伸阅读】

食量不变只做无氧运动能否增肥?有氧无氧结合比有氧减肥效果好?

大体重的人运动减肥,有必要做力量训练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