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12-20 15:31:32
图说:变态反应科门诊开诊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摄
本周一早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变态反应(过敏和免疫)科首次开诊。变态反应科,名字雷人,但看的不是老百姓口中的“变态”。通俗点说,变态反应和过敏有关,但也不全是。在“变态反应科”开诊之前的简短仪式上,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来捧场支持。他曾在许多场合说过,自己从小被哮喘困扰,每到过敏季便苦不堪言,后立志学医,还把自己的病看好了!
过敏成为世纪流行病
上海的春天曼妙而多姿,但张女士却恨不得逃离。由于过去两周雨水连绵,张女士平安度过了一阵子。周末陪父母到公园里散了个步,她又崩溃了:皮肤痒、流泪、打喷嚏、流鼻涕……
张女士从小到大一直挺健康,突然有一天,她脸上、身上发了疹子,到华山医院抽血测了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发现是对花粉、尘螨、霉菌过敏。
华山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骆肖群告诉记者,人们往往以为春天是过敏发病人数最多的季节,其实,花粉仅是诱发过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敏原因多种多样,症状轻重不一,小到皮肤红痒,大到哮喘、休克甚至死亡。
变态反应,指的是免疫系统对环境中的一些物质如花粉、动物毛等过于敏感,从而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这就是过敏的原理。变态反应大多和自身免疫有关,但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免疫力弱”或是“免疫低下”。骆肖群说,变态反应可分为四型,比如有的人吃鱼出荨麻疹,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有的人贴膏药发生接触性皮炎,属Ⅳ型。
过敏包括食物过敏、吸入物过敏、药物过敏等多种类型,食物和药物有时可诱导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已被称为新世纪的流行病,环境污染和文明发展加速了人类罹患过敏性疾病的进程。
图说:骆肖群主任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过度诊疗的现状
9岁的小旭从小就对牛奶、鸡蛋、小麦、坚果等多种食物过敏,不能喝奶,不能吃面包,过生日想吃块蛋糕,都得由妈妈手工制作, 以免过敏。妈妈十分担心:“不知道长大了会不会好点?在外面吃饭都成问题。”
被贴上“过敏”标签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食物过敏。骆肖群遇到过一些病人,在外院被判定不能吃牛奶、不能吃鸡蛋,其实过去吃这些都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有些人活到40岁了,被诊断为大米过敏,难道未来都不能再吃了吗?
很多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被误诊为食物过敏,但这两者发生机制不同。比如由于乳糖酶的缺乏而导致的“喝牛奶拉肚子”,并不能说是对牛奶过敏。
一位因皮肤瘙痒拼命搔抓后出现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同时吃着4种抗过敏药,却怎么也控制不好“毛病”。这么多药物互相作用会影响心脏功能,病人对自己这么“狠”,令医生也怕。
但骆医生也明白病人的无奈:“去几个医院,医生都开一把药,吃或不吃?也没有专业的指导,病人容易走入乱吃药的误区。”
很多人过敏症状轻微,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就好。而如何治疗,还要看发病的程度、频率等。骆肖群并不赞同一来医院就测全套过敏原,过度检查、过度给药所带来的问题应当引起业内。
华山医院之前是没有变态反应科的,过敏病人分散在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五官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过敏是个很复杂的毛病,跑错科室的情况经常存在。张文宏就曾给骆肖群“塞”过病人,“你这个病属于皮肤,先挂皮肤科吧!”可见,许多疾病都是跨学科的,比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过敏加重,而严重过敏比如重症药疹或特应性皮炎也会并发感染。
有没有办法让病人不再奔波,一站式解决困扰?骆肖群说,整合学科资源,把病人当作整体来对待,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新成立的变态反应科由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消化科、肾病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肿瘤科、病理科、精神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临床营养科、药剂科、检验医学科16个学科的专家力量组建而成。
图说:骆肖群主任(右三)和同事
和过敏和平共处
开诊当天,不少外地患者赶来。有从小被“湿疹”困扰的17岁特应性皮炎患者,也有因打水光针而导致肉芽肿的年轻女孩。
“看过敏性疾病,问诊时间长,尤其是初诊的病人。”骆肖群说,首先要详细问病史,根据病史和病情做相应的检查,通过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发作时的症状、持续时间、季节性、场合、天气,小到吃住起居的细节、情绪都要问到。
在治疗中,利用药物控制过敏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俗称脱敏疗法)是三大法宝。其中,脱敏疗法是可能阻断过敏性疾病进程的有效途径。骆肖群告诉记者,现在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尚不充分。过敏的遗传机制比较复杂,遗传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方面,但临床上也有人到某个年龄段忽然对某种东西过敏;还有的人,生了一场病原来的过敏症状消失了,免疫系统就是这么神奇!
“有患者对治疗要求特别高,一定要医生想办法‘根治’,认为花了钱吃了药,就等于上了保险,疾病不会再恶化了;有患者过分疾病对自己外表的影响,实际程度却并不重;还有一部分患者的过敏甚至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到这个点他就发病了,做再多检查、吃再多药都没用。”骆肖群说,目前还无法完全揭开过敏性疾病的奥秘,但只要尽早就诊、规范治疗,还是有可能控制或缓解疾病症状。学会正视疾病,放松心情,与它和平共处,也是医生要向患者不断传递的理念。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