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10-19 13:32:07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填空
一、描述数据的方法
1.收集整理得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我们当然可以写一篇说明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描述这些数据,不过这样的方法不太简洁直观。如果我们采用统计图表来描述这些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会变得简洁、直观。
二、两种平均数
1.在小学我们就学过平均数,平均分能够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数=全部数据相加÷数据的个数
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要算错,丢掉分数,十分可惜。
2.上面描述到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中,每个数据被认为是同等重要。有的时候,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非常重要,而有的数据重要程度相对低一些。我们专门规定了一个量来衡量数据的重要程度,那就是权重(weight),于是,我们规定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加权平均数=数据乘权再相加÷权相加
3.通过上面的两点可以看到,其实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是有联系的,平均数可以看做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每个数据的权都是1的时候,加权平均数和平均数也毫无区别了。
4.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有个缺点,那就是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比如把我们的年收入和马化腾(坑害中小学生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和“吃鸡”背后的老板)的放在一起,那我们的平均年收入会很高,因为这家伙圈了太多傻孩子的钱了,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上了“鬼子”的当。
三、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什么是中位数?“中”就是中间,“位”就是位置的意思,那就是中间位置上的数字啊!这个中位数其实就是站在C位上的数字而已。要找到它,并不困难,流程如下:
2.其实找中位数时,并不用把数据全部写出来,写到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就可以开始找了。中位数也不一定就是这组数据的其中其中一个,因为它有可能是中间两个数字的平均数。知道了中位数,就知道这组数据的中间水平,有一半的数据大于等于它,有一半的数据小于等于它。
3.众数就是一次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注意!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能不止一个,因此众数可能有多个,答题时,用“和”字连接。比如数据“3,5,5,3,1,5,3,7”众数为“5和3”。
四、方差
1.方差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方差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方差的计算相当复杂!要想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必须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拿它去减每个数据,然后把得到的差方别平方后相加,最后将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得到了方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