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 >

哪里有卖沙发的(做成沙发一样的电热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谢晓玲

4月21日,记者在永昌县六坝镇、南坝乡采访时注意到,在金昌脱贫攻坚基层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想法、有干劲,牵头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真心群众冷暖,积极引导乡风文明建设,实打实帮贫致富,心贴心解难纾困,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让村里人富起来”

一盘盘翠嫩的芹菜苗在日光温室里整整齐齐,随着喷灌杆自北向南缓缓移动,水流化作细雨般均匀地洒下,滋润着棵棵嫩苗。如今,1500座这样的蔬菜日光温棚已经成片林立在永昌县六坝镇、水源镇、东寨镇等多个乡镇,这些日光温室的管理者是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致富带头人杨文成。

这样的蔬菜日光温室成片林立在永昌县六坝镇、水源镇、东寨镇等多个乡镇,已达1500座。

杨文成是村里最早尝试发展设施蔬菜的人。上世纪90年代末,他担任七坝村支书,村民们种植大麦,一年到头勉强糊口,日子过得艰难。怎样让村民们富起来一直困扰着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几个村民在山东培训时见识了日光温室的好处,保温防灾,种植蔬菜可以提早或反季节上市,利润十分可观。

杨文成鼓动村民们建日光温室,发展设施蔬菜,聊起来“热热闹闹”,干起来“冷冷清清”,村民们观念传统,大多犹豫观望。杨文成决定做给群众看,他从宁夏赊了温室保温的草帘子,从兰州赊了一批钢材,自己出资建温室,他的敢想敢干打动了一部分村民,村里33户村民自愿贷了款,加入到日光温室建设中。2002年,以种植辣椒为主的33座日光温室第一次扎根在七坝村。

杨文成介绍,合作社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600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每年吸纳800人次劳动力务工。

“村里人跟着我干,我就得负责。为了让大家第一棚的辣椒卖得好,我几次跑到新疆找销路,那一年,每座温室的收入都在两三万元,当年就收回成本。”杨文成说,“2004年,我们增加了74座日光温室,大家发展设施蔬菜的信心更足了!”

2008年,杨文成带头成立永昌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育苗供种-生产管理-精选包装-冷链储藏-质量抽检-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获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为了把贫困户紧密地联结到设施蔬菜产业链条上,2015开始,村里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33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入股到合作社,3年后贷款由合作社偿还,每年每户还有4000元到6400元的分红收入。

2019年,村里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前,合作社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600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每年吸纳800人次劳动力在基地务工。

“让村里人安居乐业”

致富带头人不仅仅是产业发展“领头雁”,更是群众生活中的“贴心人”。

去年,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贫困户王得才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村里新盖的“公建民住”房,这全是村里致富带头人陈爱民的功劳。

人如其名,曾在何家湾村担任12年村支书的陈爱民,心中始终记挂着乡亲们的难心事、烦心事。何家湾村位于祁连山浅山区,村里1社、2社依山而建,处于山洪易发区,村民房屋年久失修,每逢下雨,村民们胆战心惊,可谈到花钱搬迁盖新房,村民们无奈摆摆手放弃。

陈爱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村“两委”班子商量,计划在村委会附近新建一处居民点。2014年,他投入1200万元在垫资建立了52套标准化住宅,村民只需逐年偿还债务即可,每户还配套1座标准化养殖暖棚,后续发展养殖业。

南坝乡何家湾村去年新建的30套“公建民住”房。

住在2社的王得才起初没有机会搬进这个居民点,因为他家里既没有盖房的1万元担保资金,也没有人力。他的儿子生病去世,女儿嫁到外地。家里每年卖羊收入不到4000元,63岁的他和老伴勉强度日,没有任何积蓄。为了彻底解决一社和二社的住房问题,村“两委”和陈爱民协商之后,又投资新建“公建民住”集中住宅30套,让王得才这样缺资金缺人力的家庭以及孤寡老人入住。

王得才老两口搬下山,不用再为下雨爆发山洪而担惊受怕。

“多亏党的好政策,还有村里能人帮忙建房,我们才能住上这么安全的好房子。住在这里,再也不怕下雨了,也不怕天黑走山路摔跤。门口就是村委会,有啥困难都有村干部给帮忙。”王得才笑着说道。

“我希望村里人都能安居乐业。”陈爱民说,为村民垫的钱都是他近几年跑工程、发展日光温室攒下的积蓄,拿出来回馈家乡是他的心愿。

“让咱们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村道,一排排精致的农家小院,路灯、绿化带、爱心积分超市、文化广场、幸福老人院“全配套”的新农村社区,如今在永昌县广大农村遍地开花,六坝镇九坝村就是其中之一。

六坝镇九坝村精致农家院鳞次栉比,文化广场、爱心积分超市、幸福老人院一应俱全。

穿过一栋栋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子,村民南长云引着记者来到他的新家。皮质沙发、高清电视,还有冰箱、电炕、节能暖炉,两室一厅的家温暖而舒适。南长云还特意给记者看了他家安装的冲水马桶。“我还是头一回用冲水马桶呢。”南长云笑着说道。“现在家里啥都不缺,我和老伴生活很方便。”

“近年来,村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去年我们积极塑造文明乡风,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从‘面子’美到‘里子’,让像南长云这样的老人能在村里安度幸福晚年。”坐在一旁的九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文福海介绍。

南长云搬进新居,头一回用上了冲水马桶。

文福海告诉记者,去年他来到村里展开驻村帮扶。虽然全村在2017年实现了整村摘帽退出,但他进村入户摸排情况时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居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贫困老人养老的问题不能忽视。我们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文福海说。

文福海积极引导子女赡养老人尽孝心,倡导社会行善积德献爱心。去年10月开始,在县乡政府的指导下,九坝村组织社会爱心企业、地方乡贤和市县帮扶单位募捐3万元,为村里7位70岁以上老人每月提供120元“孝善基金”,开展“孝道红黑榜”“最美家庭”“好翁婿、好婆媳”等表彰评选及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形成了家庭孝心养老、社会行善敬老的浓厚氛围。

4月21日上午,九坝村举行了先进表彰活动暨孝善基金发放仪式。

(图片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