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2-08-06 11:32:13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青岛市、潍坊市、临沂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西北部的德州市,德州市与河北省相邻,总计下辖了11个区县,人口总数达到了560多万。一个问题出现了,德州11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山东省。山东省属于我国的重要省份,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山东省的工业类型非常齐全,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排名全国第3位。山东省的总人口,达到了1.01亿人,仅次于广东省,排名全国第2位。山东省的耕地充足,种植了大面积的小麦和蔬菜,被称为“全国的菜篮子。”例如山东省的蔬菜,一直赫赫有名。
山东省下辖了16个地级市,德州市属于其中之一。德州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与河北省相邻。因此,一直就有“北跨”的说法。德州下辖了2个区、2个县级市、7个县,总计11个区县。总人口560多万人,在山东省的各个地级市中,并不算少。那么,德州市11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国需要看看山东省的区划历史。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古代军阀混战的过程中,肯定会反复争夺山东地区。例如曹操,控制了山东地区以后,就成为了曹操最终称霸北方的基础。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控制了山东地区,进能够南下江淮地区,退能够拱卫华北和中原地区。当年,朱元璋北伐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先控制山东,减除大都羽翼”的策略。
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非常庞大的王朝。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也开始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有点懵。
各地的耕地、农作物、人口情况,错综复杂。以耕地为例,各地的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泥土地、丘陵地、水浇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为了上中下几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情况更复杂,由于各地的土质结构和气候不同,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很多,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对于这样复杂的情况,“套马的汉子”没有经历过。
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已经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唐朝时期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有自己的问题。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金国行尚书台的成熟框架,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岭北行省、辽阳行省、四川行省等等。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各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
当时,山东划入了中书行省直接管理。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基础,但并不完善。第一,元朝行省的区划不合理,管理难度非常大。第二,各地管理机构的设计不合理,相互重叠。在元朝统治的末期,鉴于山东的重要性,元朝专门设立山东行省。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的区划。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逐步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不得不说,我国很多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基本完善的。例如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等,与现在的区划相比,非常接近。在山东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济南府、兖州府、东昌府等等。其中,德州市下辖的各个县,当时隶属于济南府、东昌府和北直隶的河间府管理。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山东省的区划出现了一些调整,德州市下辖的各个县,当时隶属于山东省的济南府、武定府与直隶省的天津府管理。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山东、河北两省流过,而且出现了大运河两岸犬牙交错的情况,这就是后来两省区划调整的起因。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由于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各路军阀反复争夺,山东省各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历经了旱灾、蝗灾、潮灾以后,山东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全国局势的逐步稳定,我国开始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在山东各地建设。
在山东省内,则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临沂专区、泰安专区、胶州专区等等。1950年,德州专区设立之初,下辖了德州县级市和16个县,分别是: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庆云县、宁津县、盐山县、乐陵县、商河县、临邑县、济阳县、德平县、德县、平原县、禹城县、齐河县、陵县等等。
1952年,由于治理大运河的需要,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其中,恩县、武城县、夏津县,划入了德州专区管理。与此同时,德州专区下辖的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庆云县、宁津县、盐山县,也划入了河北省。再加上陵县被撤销,德州专区此时下辖了1个县级市、12个县。1956年,德州专区被撤销以后,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聊城专区和惠民专区。
不得不说,五六十年代的交通、通讯条件有限,管理的县太多,反而不利于管理。因此,1961年,德州专区重新设立,下辖了乐陵县、临邑县、商河县、济阳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禹城县等10个县和1个县级市。1964年,在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的第二轮区划调整中,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入了德州专区管理。
此时,德州专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12个县。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德州专区更名为德州地区,区划不变。到了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改为了地级市。与此同时,很多地级市的区划,也在进一步扩大。
1989年,德州地区的商河县、济阳县,以及齐河县的部分乡镇,划入了济南市管理。德州地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和10个县,1994年,德州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德州地级市。德州县级市被撤销,设立了德城区。至于原来下辖的10个县,隶属于德州地级市管理。随着德州市的持续发展,城区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面积的扩大。2014年,陵县被撤销,设立了陵城区。
截至这个时候,形成了德州市2个区、2个县级市、7个县的区划,总计11个区划。分别是:德城区、陵城区、禹城市、乐陵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齐河县。其中,齐河县与省会济南市之间的关联度,一直很高。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大家注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