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释迦牟尼怎么读(释迦牟尼佛真人图片)

历史上的释迦牟尼是如何的呢?我们从佛经中可以勾勒出大致情况。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公元前565-486),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当然是后人的称呼,犹如中国称孔子为孔圣人。释迦牟尼作为俗人的时候叫悉达多,当时释迦族统治着释迦国(今尼泊尔境内),首都是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统治时期是释迦国的鼎盛时期,首都之外还有9座大城,其中天臂城善觉长者有8个女儿,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嫁给净饭王,大女儿即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梦感一白象遂怀孕,这就是著名的“乘象入胎”故事。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于四月初八在一处花园里生下了释迦,传说当时还有九条龙从空中口吐温水,为他洗浴,是为“九龙灌顶”,这一天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即佛诞节,寺院要举行隆重的浴佛节。(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1记载:“尔时夫人既入园已,诸根寂静,十月满足。于二月八日日初出时,夫人见彼园中有一大树,名曰无忧,花色香鲜,枝叶分布极为茂盛,即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于时树下亦生七宝七茎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即便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师子吼: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说是言已,时四天王即以天缯接太子身,置宝机上。释提桓因手执宝盖,大梵天王又持白拂,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于虚空中,吐清净水,一温一凉,灌太子身。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八部亦于空中作天伎乐,歌呗赞颂,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又雨天衣及以璎珞,缤纷乱坠,不可称数。”(东汉)竺大力等译《修行本起经》卷上记载:“到四月八日,夫人出游,过流民树下,众花开敷。明星出时,夫人攀树枝,便从右胁生,堕地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应时天地大动,三千大千剎土莫不大明。释梵四王与其官属,诸龙、鬼神、阅叉、揵陀罗、阿须伦,皆来侍卫。有龙王兄弟,一名迦罗,二名郁迦罗,左雨温水,右雨冷泉,释梵摩持天衣裹之,天雨花香,弹琴鼓乐,熏香烧香,捣香泽香,虚空侧塞。夫人抱太子,乘交龙车,幢幡伎乐,导从还宫。”

可惜摩耶夫人在产后七天去世,联系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是从他母亲的右腋下诞生的,现在想来大约摩耶是难产(破腹产)而死。印度多雨,从九龙灌顶(一说二龙灌顶)一事看,可能是摩耶在花园生释迦时正下大雨,因在野外雨中分娩,染病而死。

传说释迦一生下来就能行走,步步生莲,举手发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现在没有人会相信生而能言、生而能行这等传奇事了,何况“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誓言与佛教众生平等思想实不相称。

(东晋)迦留陀伽译《十二游经》记载:“菩萨父名白净,其父兄弟四人。白净王有二子,其大名悉达,其小子名难陀。菩萨母名摩耶,难陀母名瞿昙弥。菩萨叔父名甘露净王,亦有二子,长子名调达,小子名阿难。”摩耶死后,释迦就由摩耶夫人的妹妹(姨妈)也就是善觉长者的小女儿瞿昙弥抚养,后来瞿昙弥随释迦出家,成为第一个出家的比丘尼。释迦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佛教徒将释迦神化,说他力大无比,能举掷大象,箭穿七鼓等等。释迦牟尼成人后娶有耶输陀罗、摩奴陀罗、瞿多弥(瞿夷)三妃子,其中,耶输陀罗生有一子罗睺罗,所以在佛经中比较有名。但释迦与耶输陀罗的夫妻感情不好,几乎没有夫妻生活,失译者名《报恩经》卷1中有外道攻击说:“纳娶瞿夷,而不行妇人之礼,令其愁毒。”释迦自己也在佛经中经常攻击她,(东晋)鸠摩罗什(344-413)译《大智度论》卷17记载,释迦成佛后,耶输陀罗希望释迦回到世俗生活中,遂募偏方造百味欢喜丸,让儿子罗睺罗送上,希望释迦喜欢美味食品,回到王宫与她一起生活。释迦吃后心意坚定如常,并告诉弟子说,耶输陀罗不仅现在想害他,前生为淫女时也害过他,于是讲了以下一角仙人(玄奘《大唐西域记》称“独角仙人”)本生故事:过去久远世时,婆罗奈国山中有仙人,鹿饮其小便而有娠。生子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母鹿将子付仙人而去。仙人知是己儿,遂养育之,取名“一角”。及一角年大,通十八种大经,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人称一角仙人。一日遇到暴雨,不小心滑倒摔伤了脚,一角仙人就咒令十二年不雨,导致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婆罗奈国王招募能令一角仙人失五通者,淫女(妓女)扇陀前来应募。扇陀与一角仙人澡浴,使一角仙人产生欲心,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七日后,带去的美食食毕,淫女说山下有许多美食,一角仙人心动,于是淫女骑在一角仙人肩上下山,国王拜一角仙人为大臣。一角仙人并不习惯宫中生活,心念山林,遂归山中,精进不久,复得五通。“佛告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淫女者耶输陀罗是。”莫高窟北周428窟东壁门南画一戴帽俗人(罗睺罗)举杯状物献给佛、一人行走肩上骑着一人,即是此故事画。妻子做一些美味佳肴给他吃,他吃了还骂结发妻子为“淫女”,由此也看出释迦有时也缺乏博爱思想,佛教戒律中对女性的限制要多于男性,这些都与他从小失去母爱有关。

释迦牟尼骂自己的夫人是“淫女”,对敌对方也常不留情,(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译《五分律》卷3中记载,他叔父之子调达(提婆达多,意译为天授)与释迦结仇,一次从山顶推石下山,欲压死从山中禅窟出来的释迦。释迦躲避及时,但石头碎片还是将他的脚弄伤,死里逃生的释迦望着山顶大骂到:“汝今便得无间之罪,若以恶心出佛身血,必堕无间阿鼻地狱。”

由于失去母爱,纸醉金迷般的宫廷生活仍无法使释迦牟尼得到快乐,他的忧虑在29岁那年发生质变。在这一年,他出游四门,在路边见到孕妇、老人、病人、死人,这与宫廷内的生活产生巨大反差,十分困惑,而随从告诉他任何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只是宫中没有让他看到而已,这给释迦牟尼刺激很大。更大的刺激还在于这一年耶输陀罗已经怀孕,释迦牟尼无法摆脱母亲难产而死的阴影,于是决定离家修行,思考是否可以有办法解脱这些苦难。用现代人眼光看,在妻子即将分娩、年迈国王需要他继承王位之时出家,多少有些缺乏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外道也抨击释迦这些事情,失译者名《报恩经》卷1记载:“有一梵志,是六师徒党,其人聪辩,悉能通达四围陀典,历数算计,占相吉凶,阴阳改变,豫知人心,亦是大众唱导之师,多人瞻奉。……语阿难言:汝师瞿昙,诸释种子,自言善好,有大功德,唯有空名,而无实行。汝师瞿昙,实是恶人。适生一七,其母命终,岂非恶人也。逾出宫城,父王苦恼,生狂痴心,迷闷躃地,以水洒面,七日方能醒悟,云何今日失我所生,举声大哭,悲泪而言:国是汝有,吾唯有汝一子,云何舍我入于深山?汝师瞿昙,不知恩分而不顾录,遂前而去,是故当知是不孝人。父王为立宫殿,纳娶瞿夷,而不行妇人之礼,令其愁毒,是故当知无恩分人。阿难闻是语已,心生惭愧。”

释迦父亲净饭王去世后,释迦的堂兄弟摩呵男成为迦毗罗卫国国王,居萨罗国毗流离王兴兵灭亡了迦毗罗卫国,摩呵男沉死水底,国民多被砍断手足,甚至屠城时因人数多而进行集体大屠杀,集中起来,“使暴象蹈杀。”(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26记载:“是时,流离王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流血成河,烧迦毗罗越城。”

释迦可以说是净身出家,从王子到流浪者,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23记载,释迦出家第二天,腹饥乞食时,才发现连食钵也没有,只好摘一片荷叶权作食器:“复作是念:我今乞食,无有钵器。若我得食,于何处盛?是时菩萨,左右前后,求器未得,忽见一处有大花池,见已即语傍一人言:仁者,汝可乞我此中池莲藕叶?彼人闻已,即便入池,取彼藕叶,以奉菩萨。是时菩萨,受彼藕叶,向城乞食。”释迦牟尼经历了长达六年的修行,主要访问了苦行仙人、事火仙人、禅定仙人,都不满意,决定自己苦修,也不能找到人生苦难的原因,释迦的长达6年的探索过程也证明他是普通的修行者,而非圣人。

一日,他来到尼连禅河,洗去身上多年酸臭不堪的污垢,由于多年苦修,身体虚弱,居然浴后无法上岸。幸亏遇到村妇难陀波罗,喂了牛奶,使释迦体力得到恢复。(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卷3记载:“至尼连禅河,入水洗浴。洗浴既毕,身体羸瘠,不能自出,天神来下,为按树枝,得攀出池。时彼林外,有一牧牛女人,名难陀波罗,时净居天,来下劝言:太子今者在于林中,汝可供养。女人闻已,心大欢喜,于时地中,自然而生千叶莲花,花上有乳糜。女人见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至太子所,头面礼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彼女施。”洗浴与饮乳标志着释迦放弃苦行。

释迦来到一个叫佛陀伽耶的地方,坐在一棵毕波罗树下觉悟成佛,于是此种树被佛教徒称作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时年35岁,佛陀伽耶至今仍是著名的佛教遗迹。后来的佛教文献还记载释迦成佛前,众魔恐惧,以美女、武力等种种法术试图不让释迦成佛,释迦最终战胜众魔,实现他诞生时所说的“天上地上,惟我独尊”,这就是著名的降魔成道。

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说法是在一个叫鹿野苑的地方(今日印度的萨尔那特),佛教称这次说法为“鹿野苑初转法轮”,听法者只有他的随从5人,这5个人成为最早的比丘。一般认为释迦讲的内容是“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即人生的苦难、苦因、脱离苦难到彼岸及其方法,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从生死此岸度达无生无灭涅槃彼岸的方法与途径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项佛教基本思想。

比丘、比丘尼的戒律很多,基本自律原则是“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为了区别正常人,他们都是剃发修行,只有教主释迦是带发的,在佛教造像中,所有的佛都是有头发的,而且是卷发,佛经称螺髻。

释迦牟尼此后行化45年,度人无数。期间也非一帆风顺,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卷上“弟子品”中记载许多弟子遭到维摩诘嘲笑的故事,其中有一故事是:一日释迦生病,弟子阿难到外面乞讨牛乳,维摩诘见状,冷笑着说:“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阿难羞愧难当,无言以对。

一次,释迦感冒,也请医生,(东晋)慧觉等译《贤愚经》卷3记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身有风患。祇域医王,为合药酥。用三十二种诸药杂合,令佛日服三十二两。时提婆达常怀嫉妒,心自高大,望与佛齐。闻佛世尊服于药酥,情中贪慕。欲同佛服,复敕祇域,当与我合。尔时祇域,复与合之,因语之言:日服四两。提婆达问:佛服几两?祇域答言:日三十二两。提婆达言:我亦当服三十二两。祇域答言:如来身者,不与汝同。汝若多服,必更为患。提婆达言:我若服之,自足能消,我身、佛身,有何差别?但与我服。即习效佛,日日亦服三十二两。药在体中流注诸脉,身力微弱,不能消转,举身支节,极患苦痛,呻吟唤呼,烦愦宛转。世尊怜愍,即遥申手,以摩其头,药时即消,痛患即除。”释迦可以为提婆达(提婆达多)解除“举身支节,极患苦痛”的病痛,而自己一点小感冒却要医王祇域来救治,颇奇怪。

释迦本人遭受如此这般苦难,弟子更不用说,大弟子目连就差点被人活活打死。《增一阿含经》卷18记载:“尊者大目揵连,到时着衣持钵,欲入罗阅城乞食。是时,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语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欲来乞食,诸瞿昙弟子中,无有出此人上,我等尽共围已,而取打杀。是时彼梵志便共围捉,各以瓦石打杀而便舍去。身体无处不遍,骨肉烂尽,酷痛苦恼,不可称计。”因为是佛弟子而被打成重伤,甚是可怜。

释迦成佛后经历了无人听他说法的艰难时期,《增一阿含经》卷28记载:“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四部之众多有懈怠,皆不听法,亦不求方便,使身作证,亦不复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今宜可使四部之众渴仰于法。尔时世尊不告四部之众,复不将侍者,如屈申臂顷,从祇洹不现,往至三十三天。”这样离家出走,真是孤家寡人。直到他去世的时候,心情都不是很好,鸠摩罗什译《法华经》卷1提到:“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当他80岁时,年老体衰,最后吃了铁匠纯陀供养的食物而得病,现在看来当是食物中毒吧。释迦临终前想喝口水,阿难也无法满足,(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卷4迦叶为这件事曾责备阿难,阿难解释说有水的地方刚好有车经过,因水浑浊而没有给释迦喝水:“(迦叶)又复告言:汝更有过,佛临涅槃时,从汝索水,而汝不与,汝亦是犯突吉罗(戒律)罪。阿难答言:我实不以无惭愧故而不取水,直以尔时有五百乘车新入水过,使水扰浊,是以不取。”至于去世的具体时间则一般认为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月满之时。释迦一生充满着曲折与苦难:出生而母亡,成佛后又有96种外道与其抗争,最后因食物中毒而亡,临终想喝口水也无法满足。释迦的尸体火化后,有8个国家前来争抢舍利(骨灰中未烧尽之物,如胆积石),最后平分舍利,起塔供养。舍利供养成为佛教的一种重要的供养形式,涅槃图像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一种题材。

佛教讲人死后依善恶不同,进入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等六种世界,是为六道轮回,但释迦牟尼是觉悟者,永远是佛,所以他的去世叫“涅槃”,这是一种脱离轮回,存在于不生不死的永生境界,也就是中国的“万岁”吧。

释迦活了80岁,这是公认的。但生卒年有10多种不同的说法,最可靠的是“众圣点记”的记载,(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11记载:“师资相传云:佛涅槃后,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花供养律藏,便下一点,置律藏前,年年如是。……罗(僧伽跋陀罗)以永明六年(490)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出此《善见毗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岁七月半夜受自恣竟,如前师法,以香花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佛弟子从佛去世那年开始每一年在书中记一点,到490年时共975点,由此推定释迦卒于公元前486年,生于公元前565年,与孔子(前551-479)大致同时代。

佛教将释迦的一生概括为“八相”,即下兜率天、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佛教艺术上一般用一菩萨骑象来表示前二相,即乘象入胎,其余诸相表现为树下右腋诞生、夜半乘马出城、诸魔围攻释迦、鹿野苑说法、右胁而卧涅槃,莫高窟北周290窟画有手掷大象等释迦一生的87个生活片断,十分生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