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3-03-08 14:32:02
昨天跟朋友聊天,说到第二天是世界卒中日,朋友讲了一个自己遇到的病例,自己的姑父是一个刚退休的医生,十年前诊断患了2型糖尿病,一直控制得还不错,不过退休后生活规律有了变化,活动度减少,他的血糖有点不稳定了,结果前一段时间的某天,他姑姑发现老伴走路有点不稳当的感觉,摇摇晃晃,不过本人感觉不明显,然后接着发现自己的手臂没劲,姑姑感觉不对劲赶紧给他打电话,他怀疑是脑中风,自己开车过去接老两口去医院检查,果然这些症状都是中风的前兆,由于送医及时,避免了一场健康危机。
这位朋友感叹说,身边有个细心的亲人真的很重要,能够及早发现问题,早期预防。确实,今年10月29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卒中日,而主题跟朋友的感慨一致,“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险疾病,往往一旦急性发作就可能有致命危机,有些患者即使被救治,也可能会落得终生残疾,让患者和家人非常痛苦。其实,中风不是突然就出现,大部分的中风跟我们平时了解的慢性病有关,比如三高、糖尿病等等,这些慢性病看上去平时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长期控制不好,那么就可能导致中风,这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一旦中风出现,身体功能会受影响、出现大幅衰退,也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生活、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但如果能够及早认识中风有哪些症状,了解如何预防,就会对患者本人及家庭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今天在世界卒中日里我们一起来认识中风吧!
了解中风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了,中风是脑中风的俗称,而脑中风也就是脑卒中,是一种因为脑血管出现破裂或者梗塞,导致大脑因为缺氧缺血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受损,结果轻则导致身体出现麻木、不协调的情况,重则可能会致命。中风按照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主要发作原因是由于血压极速升高,导致脑血管壁破裂,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在脑组织内形成血管,并且会因此压迫脑组织,导致血压快速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情绪的剧烈变化、忙碌、精神压力大、温差大等等。
缺血性中风:脂肪胆固醇形成斑块,由于长期的积累在血管壁上,结果让血管变窄变硬,形成了粥样硬化,这时候一方面容易血管壁破损形成血栓,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斑块塞住血管,就形成了缺血性得中风。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中风都是缺血性的中风。
中风的征兆和症状
不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发作都比较突然,往往让患者、家属,甚至医生都感觉措手不及,所以了解中风的早期症状或者征兆有助于提前预防,一般情况下早期的征兆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去判断:
1、身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走路会摇摇晃晃,步伐不稳。
2、出现眼睛看不清楚东西,视力模糊的情况。
3、出现脸部的歪斜扭曲,口眼歪斜。
4、上肢出现乏力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让患者将双手抬高平举10秒,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只手无力下垂。
5、语言说话异常,出现突然的口齿不清,外人可能听不懂在说什么,无法清楚的说完一句话。
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出现以上任一种症状,尤其是脸歪、手软无力或是讲话模糊的问题,需要清楚的记下中风发作的时间,并且马上去医院治疗,要把握急性中风抢救黄金3小时的原则,这样能有比较好的预后。
而如果患者已经无法站立了,就需要患者躺下来,将麻痹无力的一侧,横躺朝上,避免口内的分泌物堵塞气道出现窒息,另外没有医生指导,不要自行服用药物(有时候有些家属,可能会给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必须等到医院医生了解病情后,再进行治疗。
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目前医学界归纳有十大类,被称为“5 3 2”,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有5种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主要有瓣膜病、房颤等)以及肥胖(不要小看肥胖);3是疾病的遗传史,指的是中风家族史、中风的既往史以及轻微脑缺血的既往史;而2是指的没有规律运动和吸烟、酗酒的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并且有上述三种以上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就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了,这类人跟健康人群相比,需要更严格的防控,定期体检,控制好三高指标。
在以上的危险因素中,遗传史可能无法预防,但其他危险因素我们其实都可以防范的,那么需要控制在什么程度呢?我们逐一了解:
1、高血压
因为血压过高容易出现血管壁的硬化,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有高血压问题的人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将血压稳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2、高血脂
人体血压中胆固醇水平过高,容易加快动脉硬化的程度。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患者,将总胆固醇控制在4.2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能够帮助降低中风风险。
3、糖尿病(高血糖)
糖尿病或者长期血糖异常的患者患中风的几率是一般人的3倍左右,这是因为血糖波动大,会损伤血管壁。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血糖控制目标,在于空腹低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控制在7.8mmol/L,如果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标准,另外也要看餐前和餐后的血糖差距,应该小于3.33mmol/L。
4、抽烟、酗酒
因为抽烟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的饮酒会导致血脂升高,有可能出现肥胖,还会升高血压,所以尽量戒烟,适量饮酒,甚至不饮酒。
5、缺乏规律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体能下降,脂肪升高出现肥胖,进一步提升中风的几率,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形成每周5次有氧运动,每次超过40分钟,可以考虑慢跑、快走等方式。
6、肥胖
肥胖跟多种慢性病有关,应该将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以内(当然也不能太瘦,会有营养不良的问题,BMI应该在18-24之间),这样能够降低中风风险。
7、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食重口,多以高盐、高糖、高油饮食为主,容易产生三高,所以在饮食中应该减少这些食物,并多吃高纤维素的蔬果,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在了解可预防性的危险性因素后,建议每个人可以先了解自己目前符合哪几项,并且多加留意改善。除了控制各项数值外,预防的方法和力度也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要做到防控适度到位。
比如,我们就拿高血压来说,中风患者需要控制血压,要求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不能快速降压,需要平稳降压,血压急速地升高会导致血管破裂,但快速降压也可能引发血管异常,降压主要是控制血压水平,避免上下大幅波动,所以如果服药降压,中风高危人群更适合长效平稳降压的药物。同理,控制血糖也是如此。另外,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好后,不能只看当时的指标,以后就放任不管了,而是应该持续检测血压血糖血脂,而且三高指标因人而异,受患者身体情况、其他慢性病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咨询医生,而不是自行判断确定。
#谣零零计划# #世界卒中日# @头条健康 @头条辟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