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信 >

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跳孔雀舞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傣族舞蹈以“三道弯”的体态造型为典型特征。女性舞蹈多以抒情为主,优美、含蓄中又暗含韧劲。

孔雀故里

傣舞蹁跹

撰文/王锦 摄影/叶进 许云华

西南边陲,蒲葵高耸、油棕林立,随风摇曳的竹林掩映着竹楼、佛寺,川流不息的澜沧江映照出傣家少女多彩的筒裙与曼妙的舞姿,这里就是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无论男女老少,每当劳动之余或丰收时节,只要听到热烈的象脚鼓声,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洋溢着亚热带特有风情的傣族舞蹈,是那般细腻、多情、柔美而又袅娜……

西双版纳的傣家人

傣族聚居地在云贵高原的西端,高黎贡山、无量山等大山在这里逐渐变得平缓低矮,澜沧江、怒江等在这里又逐渐宽阔。在这些山山水水之间,形成了许多峡谷平坝,平坝就是傣族人的家。这里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往往之分为干湿两季或凉热雨三季。傣族人的着装也受到气候影响,男子一般上身穿看见,下身穿短裤或筒裙;女子一般穿无袖或有袖的小坎,下穿长筒裙。由于傣族无论男女都有穿筒裙的习俗,所以走路时步伐不能太大,大腿基本不动,主要靠胯的摆动和膝部的屈伸带动小腿向前行进,每走一步小腿向后踢一次。由此就形成了傣族舞蹈屈伸和摆胯的动律特征,以及后踢步这种极具特点的典型步伐。

蓝天白云下,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掩映在随风摇曳的竹林之中。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从流传至今的长甲舞、蜡条舞中也能看到佛教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傣族聚居地生产竹子,在舞蹈中经常表现“竹”这一艺术形象。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舞蹈《竹月弯弯》《雨竹林》等,都是把竹子作为表现对象的。

△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佛教思想逐渐渗透进傣族人的思想中;同时,傣族人也将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融入了小乘佛教之中,使之本土化、傣族化。

傣舞婀娜,情韵悠悠

傣族民间舞蹈不仅流传广泛,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女性舞蹈多以抒情为主,优美、含蓄中又暗含韧劲;男子舞蹈刚健、稳重,细腻而有力度,显得英姿飒爽。

孔雀舞,傣语叫“嘎洛涌”、“烦洛涌”或“嘎楠洛”,是当地人最喜爱的舞蹈。

△ 1972年4月,云南勐海县的傣族泼水节期间,傣族人正在表演传统的孔雀舞。孔雀舞原本是男子舞蹈,表演时需要戴着笨重的孔雀开屏道具,这给舞蹈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 傣族男子正在表演“嘎光舞”,即象脚鼓舞。“嘎光舞”是傣族地区最为流行的男子舞蹈,朴实热情,多顺手顺脚的动作。

孔雀舞一般由一人、两人或三人表演。每当舞者跳到高兴时,众人就喝彩“吾——吾”、“水——水”,气氛十分热烈。传统孔雀舞有较固定的表演程式,多模仿孔雀飞出窝巢、灵敏视探、安然漫步、寻水、饮水、戏水、洗澡、抖翅、晒翅、展翅、与万物比美、自由幸福地飞翔……

傣族乐器小(上图)。傣族小象脚鼓。傣族单面鼓的形状像大象的脚,因而得名“象脚鼓”,象脚鼓有长、中、小三种鼓形,根据鼓的形状有三种不同的跳法(左图)。傣族民间舞蹈一般用笛子、葫芦丝、象脚鼓、锣、铜鼓等乐器伴奏。

△ 由杨丽萍编创并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第二场“土地”中的节目《女儿国》,展现了花腰傣所跳之舞。《云南映象》首演于2004年,同年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

从民间舞蹈到舞台精品

傣族舞蹈经过无数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传承与发展,才蜕变成今天极具审美意味与民族特点,又为人们所喜爱的舞蹈作品。

白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是海内外观众都非常熟悉的经典舞蹈作品。实际上,舞台上的精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几代艺术家经过不断挖掘整理,才把昔日在村寨广场上表演的传统“孔雀舞”演变成舞台上的精品。

△ 1986年,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看似没有任何高难舞蹈技巧的傣族舞蹈《雀之灵》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杨丽萍那纯净、自然、细腻又极富个性的表演透射出一种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供图 / 中国舞蹈家协会)

△ 1980年,傣族老一辈舞蹈表演艺术家刀美兰创作演出的独舞《金色的孔雀》,使孔雀舞成为女性的专属。(供图 / 中国舞蹈家协会)

△ 由王锦与崔英美、刘晓智表演的傣族三人舞《邵多丽》,表现了三位傣家少女在洒满阳光的春风里嬉戏的场面。(摄影 / 叶进)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2.12月刊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