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db:来源] 时间:2023-02-10 08:32:10
十一长假也是许多爱美人士做医美项目的黄金时期。尽管医疗美容“看上去很美”,其背后却存在诸多“隐秘的角落”。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治医师肖一丁,就目前比较流行的医美整形项目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微型整形取代全身整形成为市场主流。以开不开刀为区分,微型整形大致分为光电和注射、开刀手术两类。其中,开刀手术包括眼整形、鼻整形、乳房整形、脂肪移植、男女私密部位整形等。注射包括玻尿酸、肉毒素注射,光电包括热玛吉、超皮秒等项目。
以目前热门的水光针项目为例,大部分的复合水光针都是违法的,且不适用于大部分人群。
营销人员为水光针制作的宣传图。
水光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水光,另一种是复合水光。基础水光指的是将非交联玻尿酸注入皮下。玻尿酸为透明质酸,是构成人体细胞间质、眼玻璃体、关节滑液等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在体内发挥保水、维持细胞外空间、调节渗透压、润滑、促进细胞修复的重要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玻尿酸含量会降低,将非交联玻尿酸注射到皮下后,皮肤的水润感就会有所提升。
复合水光一般是在基础水光的基础上,加入其他成分,而这些成分往往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械字号批准,属于违法添加,美容人士注射前应加以辨别。
一名女子正在接受面部注射。
“刷酸”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使皮肤损伤可控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公众应科学认识刷酸美容,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如今,一些美妆博主在网上发布刷酸短视频,其所用的产品是刷酸护肤品,而非医院所用的医用刷酸,两者有很大差别。比如有消炎作用的水杨酸、消炎杀菌作用的壬二酸以及抗衰作用的维生素A酸等都可用作医用刷酸,浓度比刷酸护肤品要高得多。
一名患者正在接受刷酸。
此外,医疗刷酸时,涂在脸部皮肤的酸浓度为20%-30%,肩部、背部的酸浓度为50%-70%,需要医生进行精细把控。而在日常护肤品中,酸浓度不能超过6%和10%,要比医用刷酸少很多。因此,进行刷酸的话,一定要去医院进行。
刷酸可改善皮肤黑头、闭口、毛孔过大、鸡皮肤等问题,但并非人人适用。比如孕产妇不能使用维生素A酸,皮肤轻度敏感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刷酸。总之,每种酸类产品都有禁忌证和适应证,刷酸前一定要咨询好。
美白针的主要成分是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而这3种成分对于美白来说,只有维生素C能起到作用。谷胱甘肽其实是一种保肝药,氨甲环酸则是一种止血药,这两种物质注射到体内,并不会让皮肤变白。
美白针流行,源于某些综艺节目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艺人在节目中鼓吹美白针的功效,灌输消费者“打完美白针后皮肤会变白”的理念。实际上,艺人皮肤白嫩是化妆和光照下的骗局,他们真实的皮肤状态和镜头前是完全不同的。
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有关美白针的核心论文约80篇,没有一篇表明美白针是有效的。而在国外网站上搜索注射美白针的相关内容,大部分为注射后的并发症和副作用,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美白针能起到美白效果。因此,美白针就是一个骗局,不仅没有用处,可能还存在健康风险。
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是通过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神经的方法,使腓肠肌萎缩以达到小腿塑形、瘦腿目的的手术。该手术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直接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今年7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发文明令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应用于临床。
其实,整形项目中,除了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外,注射瘦腿针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慢性病或卧床不起的患者,他们的腿部瘦且细,这是由于长时间不运动,造成肌肉活动减少、牵拉刺激减少、张力下降,从而产生肌肉萎缩。这原本是疾病副作用,却被运用到整形概念中,瘦腿针由此而来。
想要健美的身材,“管住嘴,迈开腿”最靠谱。
瘦腿针是一种神经麻醉剂,即A型肉毒素针剂。注射后,可阻断小腿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营养吸收,使得神经变得不敏感,从而使局部的肌肉逐渐萎缩,起到瘦腿的效果。
相比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瘦腿针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之后神经的敏感性会逐渐恢复。不过,如果过量、重复注射或打偏部位,有神经中毒的风险。
非法经营、医美事故等诸多乱象,成为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的痛点。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和医生十分重要,一定要擦亮双眼。
具体而言,选择医生时,首先要看其所任职的医疗机构是否正规,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查询确认;其次,核实医生资质,比如毕业院校、学历水平、从业年限、资格认证等;最后,评估医生的学术和医疗水平,一是查看学术研究方向,有没有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过论文;二是查看手术案例,如果医生敢于分享个人的失败案例,那么通常是专业人士,毕竟医美机构只愿意过度美化医生的案例。
避免医美事故的发生,不单单要衡量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消费者还应保持理性心态。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整形过度的患者,常常源于内心的焦虑,从而偏执于整形。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应及时提醒消费者,理智看待医美整形。
记者/景啸尘
编辑/唐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