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茂名是哪里(茂名的历史文化)

大家好,这里是蚕丝观讲堂,今天我们继续广东经济分析系列讲座,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交流和分析广东省及各市各县的经济发展,今天来分析茂名经济。

茂名是广东省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南海之滨。茂名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农业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居珠三角以外的第一名,茂名市东接阳江、背靠云浮、西连广西和湛江、南临南海。茂名是高凉文化的兴盛地和传承地(起源地主要是阳江),明清时期高州府是粤西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茂名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的称号,是道教先驱潘茂名、“岭南圣母”冼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明代名相杨一清故乡,也是演艺名人和歌手古巨基、钟嘉欣、叶玉卿等人的祖籍地。

茂名在明清以前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分属多个府、州、郡,分割成多个县。一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步形成高州府,大致囊括了今天茂名市辖境。

秦始皇统一岭南,建立岭南三郡以后,茂名地区分属象郡和南海郡,西汉前期属南越国,汉武帝以后设高凉县(属合浦郡),信宜属苍梧郡端溪县,茂名除信宜以外的区域属高凉县管辖。220年三国东吴设高凉郡(郡治在阳江),除信宜(苍梧郡端溪县)外其它地区属高凉郡。南朝以后茂名行政设置比较混乱,宋元嘉年间设罗州县和海昌郡,南齐时置高兴郡和高兴县(郡、县治所在今化州市),南梁时升罗州县为罗州,后设高州(后来高州成为粤西地区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南陈时分高凉郡增设务德郡(今高州市东北)。

   隋唐时茂名仍沿续南朝的四分五裂状态,隋代时先设高州、罗州,后废高罗两州,复设高凉郡。唐初时废高凉郡,设南扶州(贞观时并入泷州),后复设罗州和高州,罗州治所迁石城(今廉江市),增设南石州(州治在石龙县,后更名为辩州)。贞观时南宕州更名潘州,天宝年间高州改为高凉郡,潘州改为南潘郡,辩州改为陵水郡,窦州改为怀德郡。

  北宋初期在茂名一带设高州、窦州、辩州,后来改辩州为化州,高州先并入窦州,后来恢复后,窦州又并入高州,从此高州逐步成为粤西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明初将高州路、化州路改为高州府、化州府,不久以后降府为州,后高州复府,茂名各县归属高州府,进一步强化了高州作为粤西中心的地位,成化时高州府治从电白县迁茂名县,清顺治时高州府属高雷阳道,府治茂名县。

1913年清政府垮台后,民国政府撤高州府,设高州绥靖处、高雷道、南路行政专员公署(道治和公署驻茂名县),1936年设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茂名县)。解放后茂名先后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行政区、湛江专区,1958年成立茂名工矿区市,1959更名为茂名市,1983年成立茂名地级市。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管辖茂南、电白两区和信宜、高州、化州等3市,另设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3个经济功能区,政府驻在茂南区,管辖面积11428平方公里,是除了粤北山区以外面积较大的市,与惠州、湛江两市管辖面积差不多,都是11000多平方公里。茂名市是人口大市,户籍总人口818万人,七普数据显示茂名的常住人口617万人,在非珠地区人数规模仅次于湛江,是广东省主要的人口流出地区之一。

  茂名背山面海,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均有,层次分明。北部主要是山区(约1300平方公里),分布着云开大山、大云雾山、勾漏山等系列山脉,其主峰大田顶海拔超过1704米,为广东省第二高峰,粤西最高峰;丘陵区约7500平方公里,占了茂名三分之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茂名中部及西南部,土地平缓,土层深厚,是茂名水果主要地区;平原、台地约2600平方公里,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沿海地带,是农业、养殖业主要用地。茂名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油页岩储量约46亿吨,在全国排第二位;高岭土储量6亿吨,另外钛铁矿、伴生锆英石、锡矿储量也较丰富。

祝茂名经济越来越繁荣,茂名百姓日子越来越幸福。

@ 蚕丝观下,探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