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人人网怎么了(人人网彻底进不去了吗)

7月7日,美股上市公司人人网公布了2019年年报。财报显示,人人网2019年营收3.5亿美元,同比下降29.8%。

营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二手车销售营收下降。

是的,曾承载85后95前数不清的大学记忆和青春的社交网络鼻祖,早就转型卖二手车了。

人人网的社交业务去哪了呢?

其实已经不属于人人公司旗下资产,它在2018年被出售给一家叫作多牛传媒的公司,作价6000万美元。2019年底,人人网带着全新的App回归,但并未引起多大波澜。

戏剧性的一幕是,人人网APP前段时间也疑似遭全网下架,苹果App Store中无法搜索,安卓商店中显示“该应用内部优化中,暂不提供下载”,但是官网仍然能打开使用。

回归不到半年的人人网APP竟然再次消失在了全网之中。

遥想9年前的2011年5月,占据中国社交市场半壁江山(另一半属于QQ),立志要做“中国版Facebook”的人人网在纽交所上市,盘中市值最高达94亿美元。当时阿里和京东还没登陆美股,人人网成为市值仅次于腾讯和百度的中概股。

后来,人人网的命运似乎急转直下,游戏、视频、团购、在线教育、理财、二手车、直播等无不涉足,却几乎脚脚踏空,落入到了眼下这般让人唏嘘的境地。

从云端跌落到谷底,人人网经历了什么?

撰稿 | 南木 混沌大学

前奏

要说清人人网的发展脉络及症结,需要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审视。

时间退回到20年前,2000年4月,一路高歌猛进的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在毫无预兆的情形下突然掉头下挫,综合指数在半年内从最高的5132点跌去四成,8.5万亿美元的公司市值蒸发。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都遭遇重挫,思科的市值从5792亿美元下降到1642亿美元,雅虎从937亿美元下跌到97亿美元,亚马逊则从228亿美元下跌到42亿美元。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用不无暗淡的语调写道:“泡沫破裂了,经济陷入了衰退,这种结果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建立在虚假根基之上的喧嚣的90年代,最终将走向终结。”

这就是至今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全球互联网泡沫大破灭。硅谷的梦想家们发现,原来仅靠大胆离奇的点子就能吸引数百万美元风险资金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关门的公司越来越多。

互联网泡沫终究还是波及到了刚刚兴起没几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年几乎同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纷纷流血,股价一路下跌,让王志东、丁磊、张朝阳感到紧张。

但其实,流血已经算是不错了,现在看来,如果三大门户不在2000年流血上市,获得融资,很可能熬不过即将到来的寒冬——因为它们手头缺钱。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三大门户网站那样幸运,这年的一天,31岁的陈一舟来到美国硅谷募集资金,跟朋友聊天到深夜,然后丢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创办的ChinaRen在银行的现金只能维持两周运转了,如果这趟美国之行他什么也找不到,ChinaRen就要完了!

前一年的4月,矮胖爱笑,一脸憨厚的陈一舟从美国读完MBA回来,跑去找大学同学雷军,聊了一阵互联网后,陈一舟告诉雷军,他要办个网站超过网易。

雷军和丁磊很熟,他觉得陈一舟在吹牛。但6个月后,陈一舟与另外两名伙伴周云帆、杨宁真将网站建了起来,这就是ChinaRen,与当时风头正劲的三大门户网站不同的是,陈一舟独辟蹊径地进入了社交网络,将消费人群定位在18到24岁的在校大学生,其最为知名的就是校友录,而这也是今天社交网络最初的应用。

ChinaRen的开发骨干全部来自清华大学。陈一舟在清华大学附近租好办公室后,挨个去敲计算机系男生宿舍门,把年级三个技术牛人,王小川、许朝军和周枫,都“忽悠”去兼职。

许朝军是雷军的老乡,16岁上清华,负责做动态网页;王小川是国际信息奥赛金牌得主,保送清华,负责做新闻CM;周枫是江苏无锡高考状元,负责邮件系统。

集一时之俊杰,ChinaRen起步很快,短短一年就成为中国第一大社区。到2000年3月28日,ChinaRen的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

但初创企业一般都会有缺钱的惨痛经历,那个年代中国的风投机构还没那么多,ChinaRen很快就打光了军火库里几乎最后一颗子弹。

所以就有了2000年陈一舟赴美融资的一幕,然而,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的美国,对互联网谈虎色变,陈一舟无功而返,只得回到国内募集资金。

陈一舟曾找过雷军,两人坐在雷军的捷达里聊社交,已经小有成就的雷军果断摆摆手,认为做社交没“钱途”,不久前,他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想把QQ卖给他的马化腾。

陈一舟又去找三大门户网站,但网易的丁磊因为跟职业经理人闹矛盾,没心情买ChinaRen;新浪的王志东没有见他;只有搜狐的张朝阳非常热情。

结果,2000年9月14日搜狐在香港宣布,以400万股股票收购ChinaRen,当时的价值约3000万美元。陈一舟分到了搜狐约44万股,任资深副总裁,但没过多久就套现搜狐股票黯然离场。

陈一舟一直对这次收购耿耿于怀,在那场与搜狐的赌局上,他们3个没有任何互联网创业经验的年轻人输光了,都被清出了场。即便后来有了94亿美元的人人网,他也仍然认定,ChinaRen的卖掉,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因为这让自己错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山头。

但商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正如玩了很多年德州扑克后陈一舟所总结的,这游戏当然需要手气好,但技术更重要,不光要看自己的牌、还要猜别人的牌,有些老手就算没拿到好牌也会装,这正是这个游戏的复杂之处。

“游戏到最后,赌注自动提高,和商业竞争一样。资金不够,自动洗掉。”

初起

2002年,陈一舟从美国带回来30万美元融资再次创业,以SP(无线增值服务)业务为基础创办了千橡互动,SP业务通俗一点讲就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的,除了语音以外的那些数据服务,比如中国移动2000前后推出的“移动梦网”。

公司运营逐渐好转后,陈一舟念念不忘搞社区网站,他认为未来SP业务将与互联网紧密相连,而社区可以创造出足够多的内容,于是,他推出年轻人社区DuDu网。

这一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大幕已徐徐拉开,毕业自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一批批留学生,荣归故里,浩浩荡荡杀入中国互联网大潮,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开始回升,BAT也在冉冉升腾。

当然,对于中国互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事件还是一年前中国加入WTO。之前,外资介入中国互联网的主要通道是风险投资,随着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来自硅谷的风险投资有所退潮,但中国加入WTO后,放开外资介入互联网经营领域的政策限制,新的投资势力于是跨洋而来。

挺过至暗时刻的硅谷互联网巨头们凛然一振,纷纷进入当时还在野蛮生长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很多通过收购进行快速布局:雅虎收购了周鸿祎创办的3721公司;亚马逊收购了雷军、陈年创办的卓越网;eBay收购了邵亦波创办的易趣网。

除了收购,谷歌、微软MSN等巨头则通过合资和开分号的形式直接抢滩登陆。

一场白热化的市场争夺战,随即爆发。交战的一方是树大根深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另一方则是看起来毫无胜算的本土企业。

但如今看来,胜券在握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却一败涂地。

正当中国互联网市场厮杀正酣之时,2003年冬天的一天,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还在读博的王兴向导师请了一个长假,准备回国创业,跟陈一舟一样,王兴也看好社交领域,他敏感觉察到了美国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新趋势:

2002年,日后被称为SNS(即社交网络服务)鼻祖的Friendster创立,推出了第一个基于朋友圈的社交,短短几个月就有了400万用户,据说当时硅谷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

2003年7月,社交网站Myspace创立,一上来就打法凶猛,用了更炫酷的界面和更快的功能迭代,不到半年就超过Friendster,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

这类网站都是基于一种叫做“六度分隔”的理论建立起来的,通俗一点来说,六度分隔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Friendster、Myspace的爆火让王兴觉得,不抓紧搞SNS,等有明显趋势就晚了。

于是,带着这套“六度分隔”理论,王兴一头扎进了国内互联网这个神秘莫测的“海”,开启了一场探险。

2004年3月,王兴与大学同学王慧文、中学同学赖斌强凑了30万元,在清华附近的海丰园租房开始创业,房间有130平,算大,在30平米的客厅里摆了3张桌子,每人一张桌子。每人一间卧室,睡得是一百多元一张的折叠床。

赖斌强负责前端代码,王慧文负责后端代码,王兴被解放出来,观察外部世界、市场的变化。

前一个月,一个叫Facebook的网站在哈佛一间男生宿舍里宣告上线,20岁的扎克伯格将网站定位在大学生群体,只能通过学校邮箱注册,一度成为高校青年分享新鲜事、撩妹撩汉的大本营,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强烈追捧。

王兴他们还没有发现Facebook的存在,当时最火的社交网站还是Myspace。

那时的王兴还不是指挥美团打赢“千团大战”,跻身TMD三巨头的王兴,只是一个稚嫩的创业者,与两名合伙人一起尝试了社交网站“多多友”、活动邀请网站“电邀”、甚至替海外游子打印照片寄给国内家长网站“游子图”等,都没啥效果,项目换来换去,平均两个月一个,很多还没开始做就发现方向不对,这里挖挖,那里挖挖,就是挖不倒金矿,他们陷入了迷茫。

直到2005年上半年,王兴三人才发现了Facebook的存在,他们决定模仿Facebook做一个校园SNS网站,于是,那一年的12月,校内网正式上线。

这一次,他们挖到了金矿。

产品做出来之后,很重要的就是推广了,王兴他们在清华、北大、人大的校园里到处张贴广告,煎饼摊的玻璃、自习室的黑板、宿舍楼的宣传栏......到处都留下了校内网的痕迹,他们甚至还在晚自习时候突然冲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上校内网的宣传语“大学四年你有几个朋友?”和域名,引来众多错愕的眼神后迅速闪掉。

校内网还采用线下大使的方式进行推广——在学校里寻找喜欢校内网的学生,任命其为线下大使,给一些经费,负责该校园的海报张贴、BBS发帖,QQ群里推广。

当时的主流即时通信软件是QQ,内容应用主要是博客,QQ的注册用户在2004年就已破了3亿,2005年才推出了有博客功能的QQ空间,但不论QQ还是博客,都算是比较封闭的设计。还有大学的BBS,是以大学为单位进行内容分割,且用户只是一个冷冰冰的ID,不具备人格化特征。相比之下,校内网是开放式的形态,而且都经过了实名认证,用户上去找同学、晒照片、发日志,非常适时地满足了当时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本身不错的产品,再加上一波波有力的推广,让校内网的用户稳步攀爬——到了2006年,校内网的注册用户就已接近百万。校内网的团队人数也不断扩充到了14人。

但做校园SNS网站的也不止校内网一家,还有底片网、占座网、课间操、5Q等。

校园网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5Q,这是陈一舟的千橡公司旗下的。

创办千橡公司,推出Dudu网之后,陈一舟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创业路线——快速扩张、疯狂融资。

此时的陈一舟也把资本玩得游刃有余,获得了风投的青睐,还得到过当时互联网领域最大手笔的4800万美元风投,从2004年开始,猫扑、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Donews等一批社区都被陈一舟纳入囊中。

这种狂飙突进式的收购,让千橡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以至于有媒体评论说:“此时的千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机器”。

陈一舟显然要把千橡打造成一个类似宝洁的多品牌公司,旗下有很多产品,通过一个分销渠道系统去卖。这在当时的互联网业很少见。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灵活一些,不能完全靠自己创业,也不能完全靠收购。是合适收购,还是适合自己去做,最后都是看成本。

“以前吃过不赚钱的亏,现在这次创业就特别明白——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一定要抓现金流。”

当时的王兴肯定也非常认同这句话,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校内网已经有了近100万用户,一个用户的成本是1块钱,那就是100万元,这些钱都是他跟合作伙伴东拼西凑的,也有少量天使投资人的钱,但校内网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以后的推广肯定需要不断砸钱,他们需要很多钱。

王兴很焦虑,四处找融资,却因经验不足屡屡碰壁,十几个人的年轻“杂牌军”跟资本打交道时既没啥经验,又有些骄傲和狂妄。

红杉的投资人问他们,校内网怎么赚钱,他们没有想清楚,回答含糊:“网站跟地理位置有关,可以做广告投放。”

投资人问他们打算怎么推广,他们的答案是学生快放假了,准备做点儿活动。

谈到价钱的时候,他们开出了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投资人说:“你这价钱开得不低啊。”他们回答:“再等段时间,我们就更高了。

这些回答显然无法让投资人满意。

就在王兴苦苦寻觅资金时,陈一舟出现了。

2006年3月,陈一舟开出了上千万元的收购价格,还对王兴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卖,我们可以把这些钱拿到市场上推广。这话激怒了校内网团队,他们拒绝跟陈一舟谈。但之后陈一舟还是持之以恒地进行诱惑,价码也有所提高。

到了这年深秋,校内网已经“欠了相当于王兴个人100个月工资”,支撑不住了,团队协商后只得沉痛地宣布卖掉网站,深夜接到电话的陈一舟爽快地说,赶早不赶晚,做好决定就赶紧过来吧。

校内网就这样被陈一舟花了200万美元买了下来。

卖掉校内网当晚,王兴带着团队大醉一场,不过,再有不甘,在创业者众多的牌桌上,资金不够,也只能是自动被淘汰的宿命。

登顶

几乎在收购校内网的同时,陈一舟的千橡集团也陷入了危机——2006年11月,国家对SP业务开始整顿,整个SP行业一下进入冬天,利润像水蒸气一样快速蒸发,以SP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千橡集团收入锐减70%。

陈一舟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再次出现了:公司现金流减少。由此带来的多元化业务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当时有业内专家称“千橡集中体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问题:急功近利、只看纸面上的价值、缺乏扎实搭建基业的心态”。

回想起当年Chinaren现金流几乎断裂的绝境,陈一舟突然清醒了。于是,千橡集团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结构性调整,裁掉了集团近1/4员工,砍掉一些业务线,只剩了猫扑、DoNews等成熟业务。

他那时几乎每天一大早就去泳池游泳,把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水里,逼着自己想问题出在哪,今天要关闭哪个业务明天要砍掉哪个部门。整整游了半年,瘦了20斤。

慌乱中,陈一舟果断做出的两个明智决定成为公司摆脱这次困境的关键两招:收购校内网和进入网游领域。

他认为,社区是根本,而网游是商业模式,网游是社区变现的一种方式。那一年千橡推出第一款页面端游戏《猫游记》,并获得了成功,“比猫扑以前做广告赚的钱多得多”。2008年末发布的自研页游《天书奇谈》更是奠定了千橡在页游行业的地位。

虽然千橡的网页游戏在收入方面不能与盛大、网易、腾讯等的多人在线游戏媲美,但也算是与社区很好的结合方式,社区是页游的催化剂,而不用单独下载,容易上手,又不会耗费太多时间的页游提高了社区的粘性,两者显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相得益彰,双双驶入增长快车道。

到2007年底,校内网在许朝军的带领下,交出了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已经拥有2200所大学,超过18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980万活跃用户。许朝军当年曾跟随陈一舟创办ChinaRen,后来在搜狐任技术总监,在劝说张朝阳做SNS无果后就又来投奔了陈一舟。

2008年前后的校内网至今被很多80、90后怀念,认为是这个网站最好的时期。大家每天都在上面 PO 新鲜事,贴中二照片,写点日志发发牢骚。

而且有时候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争相转发,除了社交以外还是个获取新闻的好地方(这点和现在的微博挺像)。

同时校内网也成为了一个深度内容生产地,四万亿、三聚氰胺、房价泡沫、雾霾、煤老板、土豪……各种热词背后,是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围绕这些全民话题,校内网产生了不同的圈子和阵地,那时获取信息远不如现在方便,但是校内网恰恰给了当时的大学生这样一个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窗口。

当时的校内网好比现在的朋友圈加微博,但它可是 10 年前就这么精彩了!

深谙资本运作的陈一舟也适时出击,去拜访了软银的孙正义,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爆火,估值高达150亿美元,这让孙正义觉得SNS是未来的趋势,恰好也在中国寻找同类产品,只谈了10分钟(马云曾用6分钟搞定了8000万美元),孙正义就决定要投资。

就这样,在2008年,软银联合另外两家投资向千橡投资了4.3亿美元,这么大手笔的投资引发了轰动。巨额资金的注入,让陈一舟豪气冲天:“国内SNS的战斗也已经结束。”

但他这话显然说早了,孙正义投资陈一舟的前一个月,一个叫程炳浩从新浪离职,创办了开心网,搞起偷菜、抢车位这种互动游戏模式,火得一塌糊涂,中国刚富起来的中产阶级,居然像周扒皮一样,勤奋地半夜爬起来偷朋友的菜,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名梗。

当年9月,开心网的流量就超过了校内网,让陈一舟出了一身冷汗。

他最先考虑到的还是动用资本的力量,但多次谈判都被程炳浩拒绝。不久后,陈一舟发现了开心网的一个小漏洞——当时,由于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没钱买下kaixin.com域名,只得用kaixin001.com作为域名。这一细节被陈一舟发现,他悄悄买下kaixin.com的域名,并推出一家也叫“开心网”的社交网站。

千橡版“开心网”很快成长起来,用户也迅速突破千万,这让程炳皓再也坐不住了,他希望陈一舟停手但无效果,双方只得对簿公堂。最后,法院判决千橡赔偿40万元,但保留kaixin.com域名。

虽然输了官司,但在业内看来,陈一舟此举成功牵制了这家网站的发展,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经此一役,开心网一蹶不振,程炳浩勉强撑到2016年7月,黯然离场。

这里插一句,完成狙击前,陈一舟把“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切换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的市场,吸纳了消费能力更高的白领群体,用户量也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截至2011年3月,人人网已经拥有1.17亿活跃用户。

人人网的战火烧到了腾讯社交的大本营,腾讯为此专门上线“社交 校友”的朋友网,来抵御人人网造成的冲击。

那是人人网最风光的一段时期,也有底气喊出“做中国的Facebook”这一豪言壮语,更有信心踏上新的征途。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抢在Facebook之前,在资本市场登陆,成为了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市值一度冲至94亿美元,力压网易、新浪,当时阿里和京东还没登陆美股,人人网成为市值仅次于腾讯和百度的中概股。

上市时,陈一舟为人人网讲的故事是“Facebook Groupon Zynga LinkedIn”。这个故事得到了华尔街的认可,这四家公司分别是美国当时最大的社交网络、最大的团购平台、最大的社交游戏平台、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

可问题是,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太复杂了,人人网真有成为四合一超级物种的能力吗?

在喧嚣和欢腾声中,张朝阳给人人网泼了一盆冷水:“人人公司只是概念上像Facebook,其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资本结构等各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长期下来会有很多问题。”

当时并没有人太在意这番话。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网上市前后,在时代的另外几个切口里发生了这么三件事:

一是苹果推出了iPhone手机,宣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二是新浪推出了一款叫“微博”的社交软件,掀起一股热潮,腾讯、搜狐和网易等门户也纷纷推出微博,展开大战;

三是腾讯的张小龙做出并上线。

当时谁都没想到,这三件事的相继出现犹如蝴蝶轻轻扇动了翅膀,隔了一段时间后竟引发了一股股巨浪,成为把人人网掀落神坛的重要力量。

淡出

登顶之后,接下来要干嘛?

要么跌落,要么寻找下一个山头,继续登顶。

刚经历高光时刻的人人网没有变得轻松。

到了2012年,微博完成了一次大的飞跃,注册用户数突破了5亿,刚上线1年多的用户数也突破了2亿,两者一个是向外的广播式社交,一个是向内的熟人式社交,借着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翩翩起舞,不断蚕食着人人网的影响力。

相比于微博、让用户在手机上动动拇指就能建立圈子、获取资讯,起步于PC时代的人人网的手机端还停留在对网页版的照搬上,技术上就输了半代。

除此之外,人人网向“全民社交”转型后,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去申请,平台开始被大量新闻和段子充斥,有的甚至是从微博上原封不动地搬运过来的,让人人网原本的社交氛围被破坏,逐渐变味了。

技术和内容上都没啥新意,也就吸引不到新的用户了。随着当年人人网的重度用户逐渐脱离校园,走向社会,加入新的平台,人人网的老用户也渐渐在流失。

可以说,人人网陷入了自身的发展悖论之中:

如果不肯从校园社交的窄场景走出去,人人网的用户基础难以扩大,只能停留在85后到95前这拨特定人群;

然而一旦走出了校园社交这个独特的应用场景,人人网会变得泯然众人,特色尽失,更无法与和微博竞争。

陈一舟显然看到了人人网的“天花板”,也感觉到了微博、的来势汹汹。为了拯救颓势,他带领着人人网开始疯狂转型——进军团购和视频。

2010年之后,团购热潮来临,王兴在2011年创立了美团网,陈一舟也抓住了这波浪潮,上线了糯米网,后来糯米网做到了行业第三。

2011年,以优酷为代表的长视频行业方兴未艾,人人公司在10月耗资8000万美元全资收购56网,入局视频赛道。

但这两个行业当时都在烧钱和乱战,此时BAT已经进化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很多团购和视频也都有巨头荫庇,糯米和56网已经在亏损了,这一仗显然也不好打。

于是,糯米网在2013年被人人公司卖给了百度,大赚了一笔,人人公司2013年的财报就由亏损变成了盈利。之后,56网在2014年被卖给了搜狐。

接下来,人人公司继续四面出击,但大多浅尝辄止。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爆发的一年,善于把握风口的陈一舟当然不会这次机会。人人公司开始入局互联网金融,为大学生提供分期付款业务。后来演变成为二手车经销商提供信贷融资。

与此同时,作为人人公司大本营的社交业务也开始被侵蚀,“广告成灾”成了压垮人人网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本应作为官方通知的人人小秘书账号,也成了广告集中营,让用户们更加反感。

那一年,人人网市值已跌去70%以上,其没落的势头已经完全展现了出来。有太多对人人网抱以期待的投资人开始不停的追问原因,在DCM CEO峰会上,当陈一舟被问到人人网为什么没能成为中国的Facebook时,陈一舟只回应了一句话,因为中国已经有中国版的Facebook了,腾讯才是中国的Facebook。

但这样的回答似乎不能让人满意。

2016年,直播平台开始“千播大战”,陈一舟再次看到了希望,在第二季度正式启动人人直播。

陈一舟认为,人人公司本来就有社交属性,布局直播业务是最佳选择。

他的赌注貌似下对了,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人人公司的广告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完成了31%的大幅增长。

可问题是,直播也只是火了一阵子,很快便进入了寒冬,大部分资源开始往头部平台靠拢,中小平台纷纷倒闭。

人人公司虽然还没倒下,日子却也不好过。数据显示,人人直播的月活跃用户在2017年2月达到110万人,但到2018年1月却暴跌到18.62万人。

之后,人人公司又进军二手车、区块链、投资等业务。以致于当打开人人网后,会看到人人分期、人人理财、豪车分期、人人畅达汽车、人人看点等十多款应用,涉及互联网金融、二手车销售、社交游戏等多个领域,让人眼花缭乱。

在人人网APP下方评论区,有用户发问:

“现在的人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人人网其实并没有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任何一个热点:社交游戏、团购、直播、二手车、互联网金融......然而,一次次的拿起,又一次次放下,最终丢失了自己,过去那个用户过亿,大家争相加好友、进行嬉笑怒骂的人人网,早已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了。

2018年8月,陈一舟在自己的人人网主页上发表了一篇长文,细数自己创业以来在SNS领域走过的路,言辞间,退意已显露无疑。

“既然我自己做得不好,我们完全可以放开心态,让更牛逼的人来做。”

3个月后,人人网被出售给多牛传媒,作价6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现金 4000万美元股份) 。

很多人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有人说,他们把价格谈妥了,而我们的青春和记忆也都被卖了。

刺猬

人人网为何衰落?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有媒体认为“人人网没有错过任何市场热点,但却缺乏对战略的定力。”

这让我想起了詹姆斯•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

衣赛亚·伯林在他著名的小品文《刺猬与狐狸》中,把人分为刺猬和狐狸两种类型。看上去,狐狸是最聪明的,但就因为它太聪明了,所以面临的诱惑就多。找到一个猎物后,发觉下一个猎物也挺好,就又扑过去了。创业也一样,很多聪明人总在来回做选择,到头来反倒干不成什么大事。而且,这样的人往往很自信,一不小心就进入陌生行业,刚开始确实能赚不少钱,可本身对这个领域并不擅长,所以越到后面就越觉得难。

而刺猬就不一样,一旦找到机会,就会用毕生精力专注在这件事上。而且刺猬浑身都是刺,时刻想着是不是有人要侵犯我,是不是有人要把我吃掉,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这种类型的人,在商业上当然更容易成功。

狐狸和刺猬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目标,把世界当做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

而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为简单的——实际上几乎是过于简单的——刺猬理念。

弗洛伊德之于潜意识,达尔文之于自然选择,马克思之于阶级斗争,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亚当·斯密之于劳动分工——他们都是刺猬,把复杂的世界简化了。

柯林斯研究了全世界很多大企业家,发现他们身上同样都具有刺猬性格——强烈的危机意识,愿意花很长时间干一件事,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死磕到底。

不过,你可千万别以为,刺猬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柯林斯提了个三环理论,意思是说,想要做个又笨又丑但却成功的刺猬,你得先从下面这三环考核自己。

1、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这个富有洞察力的标准远远超越了核心竞争力。仅仅拥有一项核心竞争力,决不意味着你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相反,你能做到最好的,可能不是你现在从事的。

2.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对如何最有效地创造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率了如指掌。它们特别注意到一个标准——每“X”所获利润——对它们的经济产生的最大影响(在社会部门是每“X”的现金流量)。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实现跨越的公司对引发它们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这里的问题不是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热情洋溢。

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无论是指导公司发展还是你的人生规划,都能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参考资料:

【1】李志刚《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2】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信出版社,2009;

【3】《人人公司CEO陈一舟:我为何要转型做投资人?》|投资者报,2016.1;

【4】战吉荷加《我为什么怀念2008年的人人网》|公众号“新潮沉思录”,2018.1

【5】《人人网,为何人人都不用了?》|公众号“正和岛商业洞察”,2020.3;

【6】《消失的人人网:又走到了危险时刻》|公众号“燃财经”,2020.6.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特别关注